2010年03月02日 08:50:55 來源:人民網
日前,北約和阿富汗聯合部隊控制了塔利班重鎮馬爾賈城。新一輪軍事行動全面展開過程中,美國負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的特使霍爾布魯克也忙得馬不停蹄。霍爾布魯克訪問了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四國,這是他作為阿巴問題特使首次訪問中亞國家。
霍爾布魯克及其他美國軍政高官近期對中亞的訪問主要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保障后勤補給。多年來,美國和北約部隊75%以上的作戰和后勤物資都依靠從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經開伯爾山口進入阿富汗這條陸路通道。然而,2008年以來,恐怖分子將這條運輸線作為打擊美軍的重點,偷、搶、炸、劫、燒事件頻發,多國部隊的“生命線”成了“軟肋”。如何保障10多萬聯軍從坦克、大炮、汽油到服裝、可樂、瓶裝水的供應安全,成為美國首要考慮的問題。
因此,美國開始開辟“北部運輸新線路”――從黑海和里海經中亞進入阿富汗西北部。目前,美國等北約國家已經在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物資中轉站。另外,一些物資也在以“個案”形式假道俄羅斯運輸。但由于運力等問題,“北線”依然無法與途經巴基斯坦的“南線”相比。
霍爾布魯克的中亞之行即是要說服相關國家在擴大運能上多予配合,其中一個新提法是由美國推動國際組織提供資金,由烏茲別克斯坦鋪設一條70公里長的鐵路進入阿富汗。
其次是防止恐怖分子流竄。阿富汗與幾個中亞國家接壤,在美國加大軍事打擊力度的情況下,是否會發生“水濺效應”,一些恐怖分子是否會逃竄到中亞,并在那里潛伏下來,確實是各方擔心的問題。霍爾布魯克在訪問中反復強調愿與有關國家加強反恐合作,即是希望這些國家繼續在遏制極端勢力、加強邊界管理和情報交流等方面予以配合。
第三是進一步加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冷戰結束后,美國等西方勢力將觸角伸進中亞,并與多個國家在北約“和平伙伴關系計劃”框架下建立起政治、軍事合作渠道。2001年后,美國更是以反恐為名,實現了在中亞一些國家的軍事存在。霍爾布魯克此訪即是要向這些國家表明,盡管奧巴馬政府外交和防務政策有所調整,但美國依然關注中亞局勢,沒有放棄在這里“扎下根”的戰略目標。事實上,2009年以來,美國利用反恐形勢,加大了與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在裝備提供、軍官培訓、經濟援助等方面的合作。
一方面加強軍事清剿,一方面爭取阿富汗周邊國家支持;一只眼睛盯著反恐,一只眼睛尋找戰略支點。霍爾布魯克的中亞之行清楚地反映出奧巴馬政府反恐戰略“兩手抓”政策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