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23日 10:41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中國經濟走出V型線,背后是政府應對危機出臺的組合拳。國家先后批復了九個區域發展規劃,出臺了十一個產業振興規劃。
2009年,中國經濟走出漂亮的“V”型線,背后則是政府為應對危機出臺的組合拳。過去的一年中,國家先后批復了九個區域發展規劃,出臺了十一個產業振興規劃,密度之大史上罕見。國家有意通過產業和區域“共振”的布局來拉動經濟、調整結構的思路已相當明顯,同時一大批新投資機會也孕育而生。
隨著中國區域經濟版圖逐步成型,沿海區域經濟開發已連成一片,基本形成“三大五小一海島”的開發格局,即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遼寧沿海、山東半島、江蘇沿海、海峽西岸、北部灣,海南國際旅游島。其中,遼寧沿海“五點一線”經濟帶和圖們江區域,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增添動力;而江蘇沿海地區,則擴大了長三角經濟輻射能力;海西經濟區有效銜接了長三角與珠三角區域跨度;“橫琴”,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后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將激發珠三角勃勃生機;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則擁有武漢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等經濟帶;此外,新疆、成渝經濟區也有望成為2010年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京津冀”規劃呼之欲出
5月19日,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官員表示,《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已上報國務院有望今年出臺。《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該規劃按照“8 2”模式制訂:囊括了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等8個地市。外界評價,京津冀城市圈在未來幾年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極”。
據透露,在該《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確的產業發展定位。北京,除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及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和批發餐飲等傳統產業外,還要依靠密集型人才,由發展高端服務業向低端制造業轉移。天津,在原有加工制造業港口優勢基礎上,發展電子、新能源、環保醫藥、現代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并著力打造臨港重工化業。河北,作為傳統原料重化工、農業試驗以及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在未來發展規劃中將配合北京、天津地區建設,打造一個全新的加工配套基地,同時確保京津兩地的“米袋子”和“菜籃子”。作為投資者,可以從不同區域發展方向著手,分時期和階段的投資支持相應領域經濟規劃。
新疆“含金量”飆升
5月19日,為期3天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結束。新疆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新疆區域振興規劃即將由國務院審核發布。而本次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西部地區“一攬子新政策”,突出包括財政、稅收等方面內容,新疆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建設高度。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通過政策引導,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專項資金支持,新增中央投資將重點流向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
在對口省市支援及中央加大投資的背景下,2010年,新疆有望成為區域經濟“含金量”最高的省份。長期看,通過區域性政策,將使新疆的能源戰略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的穩固,隨著交通基礎建設的提速,新疆的能源儲備將轉化為新疆的切實的財富,新疆的農業資源也將大有作為,成為新疆發展的重要一環。身處基建、資源、化工、百貨以及農牧行業的上市公司都將從中受益。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曾表示,新疆區域振興規劃若能與中央“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將最終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夯實長治久安的基礎。包括石油化工、煤炭、有色金屬以及特色農業等領域,都或能成為新疆的優勢產業。
“面面開花”的隱憂 藥方
區域振興規劃的出臺,對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區域經濟、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性,已經人所共知。但對于“區域振興規劃”遍地開花、各地政府競相爭取獲得支持的現狀,也有分析師對此表示了擔心:落實難、重復建設、延續經濟發展老路,三個老問題仿佛成為擺在眾人面前難以逾越的鴻溝。
與此同時,專家開出了“藥方”化解病癥。首先,站在統籌全局的角度,將一系列振興規劃同國家政治利益、民族利益、區域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各地政府的相關區域發展計劃應結合當地產業鏈條、資源狀況、人才結構進行二次布局;第三,通過轉變政府職能的方式推動當地經濟提速;最后,在制定和落實“區域振興規劃”時,切記兼顧“效率與公平”,實現兩駕馬車齊頭并進帶動經濟振興的目標。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下一步“區域概念股”或將成為資本市場再次炒作的明星。分析師對此建議,可以考慮“強強聯合型”公司,更多地關注大型國有企業在相關區域產業的投資動向;而優質資產與生俱來的品格注定他的青睞度超乎尋常,“資產注入型”企業的異軍突起勢必吸引大量追捧者蜂擁而入;近年來“重組借殼型”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迷亂了眾多投資者視線,此時需謹慎仔細梳理殼資源的來龍去脈,切忌頭腦發熱的盲目投機行為。
后續
最近看到某外媒評論:中國政府過往“振興計劃”,更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提振信心”計劃。一個個看似大而實惠的蛋糕接踵而來的出現在國人面前,但最終結果卻是一個個美麗的泡沫,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人們視野之外。不知今年的規劃是否可以徹底粉碎這一預言,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中國經營報研究院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