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06日 15:05 來源:新華網
木馬套密、偽卡欺詐、“山寨版ATM”……近年來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個人金融領域犯罪活動也不斷“升級”,不僅借助高科技含量的工具,花樣也不斷翻新。
具有金融專業背景的時尚年輕白領小羅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然也上了一回金融騙子的當。當他在北京某小區附近的自動取款機取款時,不但沒有取出現金,自己的卡號和密碼被套取也渾然不知。兩天后從未離開過自己錢包的銀行卡,卻被不知身份的人通過取款機提走了全部資金。原來自己也遭遇了“山寨版ATM”的陷阱。
數據顯示,目前為止,全國累計發行21.4億張銀行卡,其中借記卡接近20億張,信用卡為1.7億張。截至2009年底,我國主要商業銀行電子渠道累計交易筆數342.45億筆,比上年增長49.34%。其中,網上銀行客戶數超過1.97億,網上銀行交易筆數達137.14億筆,交易金額達325.96萬億元。
銀行卡業務的迅速發展、電子服務渠道的優化,給金融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開始將目光盯向上述領域。
據介紹,銀行卡欺詐主要有如下形式,騙取持卡人密碼和賬號、偽卡欺詐、以辦理銀行透支信用卡為名實施詐騙、在ATM機上騙卡等。網上銀行客戶被欺詐的主要原因則包括設立密碼過于簡單、登錄假網站上當受騙、被木馬病毒盜取密碼等。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目前銀行卡、網銀的安全性不斷提高,但同時金融詐騙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對銀行來說應當加強硬件設施,重視系統性建設,及時對系統進行升級,提高安全性,并加強與特約商戶的合作,加強對收單人管理。
對于金融消費者來說,也需進一步提高警惕。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副主任尹龍表示,消費者防范信用卡欺詐可簡要地歸結為“一問二看三不要”。一問,詢問自己信息來源是否確定;二看,看清相關銀行網址和ATM機設備;三不要,不要告訴任何人銀行卡的密碼,除非主動提供給親朋;不要使用簡單的或容易被人獲得的數字作為銀行卡密碼;不要相信任何代為辦理銀行卡的中介。
工商銀行有關人士則提醒,對客戶來講,確保網上銀行安全的最有效途徑,就是申請個人網上銀行客戶證書U盾,并保管好自己手中的U盾及其密碼。還要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的網上銀行使用習慣:如要登錄正確網址;要保護好賬號密碼;要確保計算機安全,不要從不知名的網站下載軟件等。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相關金融機構應當加強ATM機等自助設備的管理,防范欺詐風險。加大宣傳教育,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加強與其他部門和機構的協作,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