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6日 17:33 來源:環球外匯網
美元指數周二(5日)盤中觸及三周低點,以美元作為融資貨幣的套利交易近期再度活躍。在美元回歸弱勢和避險意識淡化的背景下,市場人士注意到,美元套利交易近期再度變得活躍起來。大量數額無法估量的“熱錢”借道套利交易涌入世界各地,其中增長前景更為看好的新興經濟體更是遭遇“水浸”。
根據研究機構EPFR GLobal data統計近一周基金資金流向,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合計凈流入3.69億美元,連續八周凈流入,統計2009年凈流入逾640億美元,是2001年來單年最高凈流入紀錄。與2008年相比,2009年皆呈現資金凈流入狀態,其中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全球新興市場、拉丁美洲與金磚四國股票型基金全年凈流入金額皆超過2008年凈流出金額。
在亞洲,這樣的苗頭近期體現得尤為明顯。隨著外資大舉涌入,新臺幣、韓元以及印尼盧比等貨幣匯價近日連續大漲,紛紛創出半年最大漲幅或是觸及一年多新高。為了打擊熱錢,中國臺北過去幾天連出重拳,并在昨日對炒匯外資發出“一周內不買股票就須撤出”的最后通牒。韓國、印尼當局據傳也對匯市實施了干預,而中國內地也對熱錢流入再次發出警告。
熱錢究竟意味著什么?
熱錢(hot money)是當今國際金融領域最變化莫測和令人談虎色變的概念之一。熱錢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乃至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而它背后的推手(例如對沖基金)在危機受害國通常聲名狼藉。
熱錢之所以受到密切關注,是因為熱錢的進出將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和匯率,而且熱錢流動具有高度的波動性。熱錢流入會造成一國資本項目順差、外匯儲備激增、本幣大幅升值、流動性過剩以及資產市場行情火爆,而熱錢流出則造成一國資本外逃(資本項目逆差)、外匯儲備驟降、本幣大幅貶值、流動性緊縮以及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等大難題。最令人不安的是熱錢流動方向的突然逆轉,通常會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導火索。無論是1994年至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還是1997年至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熱錢流向的逆轉均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興市場資產泡沫將越吹越大?
日前發表2010年投資展望報告的多家國際投行也紛紛表示,歐美發達經濟體的經濟仍然疲弱,預計資金會繼續流入新興經濟體,看好明年亞洲及新興市場的表現。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在報告中表示,看好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稱明年將有大量資金涌入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野村證券甚至認為,由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有明顯差距,大量資金將持續由歐美等地流入亞洲,可能造成亞洲市場流動性泛濫。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為了最大程度地防范資產價格泡沫導致系統性風險,“控制金融杠桿”可能成為經濟體系中的一個首要政策重點。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嚴格執行住房抵押貸款規定;限制股票市場保證金交易;嚴格執行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不對稱放開外部資本賬戶控制,引導資本流出,限制資本流入;防止可能導致熱錢流入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單向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