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8日 10:43:50
國際在線報道 自圣誕節炸機未遂事件發生之后,美國輿論針對國家安全的討論日益熱烈,而情報部門的工作失誤逐漸成為各方指責的焦點。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再次發表講話,表示為該事件承擔責任,并進一步宣布了改革情報安全工作的舉措。但許多專家指出,美國情報界的改革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值得懷疑。
在4日的講話中,奧巴馬強調,炸機未遂事件是美國安全工作的“系統性失敗”,這樣的失敗讓他“不能容忍”。而在7日的講話中,奧巴馬進一步強調,美國情報部門在炸機未遂事件中出現了多項失誤,并就此提出了4項對情報機構的改革措施。他表示,所有情報機構應立即分派人手,調查所有可能對美國構成威脅的線索,并跟蹤和積極地應對這些線索;對所有涉及對美國構成潛在威脅的情報要更及時廣泛地分發和共享;加強情報的分析和整合;加強恐怖嫌疑人觀察名單,特別是“禁飛名單”的使用,保證恐怖嫌疑人不能進入美國。
奧巴馬在炸機未遂事件發生后,已經第6次發表講話,每一次講話都將情報部門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目前美國情報界備受指責,不少人預計,美國情報界將發生不小的人事變動。事實上,在炸機事件發生后不久就有消息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及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將會引咎辭職;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任邁克爾·萊特將被解職;輿論要求情報界有人“負責”的呼聲也越發高漲。盡管奧巴馬7日進一步表示不會追究任何部門領導的責任,但美國國會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7日宣布,將于20日就反恐情報問題舉行聽證會,要求奧巴馬政府國土安全及情報部門主管官員出席聽證會并接受質詢。這是否會導致奧巴馬政府不到一年就重新任命高級情報官員,目前還是一個懸念。
相比整個美國情報系統的改革來說,人事變動顯得微不足道。奧巴馬在講話中多次指出,美國情報系統的改革刻不容緩。但許多專家對情報系統的改革是否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表示懷疑。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7日撰文指出,美國此次未能防止炸機事件發生是由于“信息過剩”。在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情報機構因缺乏信息共享備受指責,美國政府隨后設立國土安全部、國家情報總監和國家反恐中心,負責統領中情局等16個相對獨立的政府情報機構。然而,隨著美國情報系統的整合,反恐數據也在迅速增長。目前,反恐中心數據庫每天都收到數千條新條目,國家反恐中心和情報部門工作人員有限,在如此龐大的數據中篩選出有用信息,并及時作出反應,確實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外,在炸機未遂事件后,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全國反恐中心等機構紛紛稱,相關情報早已該共享的共享、該上報的上報。專家也指出,事實上,情報系統中的每個部門并無特別明顯的失誤之處,嚴重的問題在于系統運作的失敗。雖然美國情報機構在“9·11”之后進行了整合,但貌似嚴密的機構中卻隱藏著重大缺陷。由于中情局失去了在情報界的領導地位,各相關情報部門只致力于搜集情報,將分析工作交給了國家反恐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如同國家反恐中心數據庫負責人特拉弗斯早在2007年時指出的,各個部門只要將信息放到內部網上便算作是做到了信息共享,但這些信息到底由誰來負責管理、分析,“正確的人是否得到了正確的消息”卻是另外一回事。這個關鍵的情報分析整合環節失效才是未能防止炸機未遂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而這一狀況要得到真正改變也不是奧巴馬三言兩語的承諾可以完成的。
此次炸機未遂事件給美國提了個醒,安全系統任何一點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而這種存在漏洞的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分析人士認為,“此前情報系統的改革失誤也許才是導致此次襲擊險些發生的原因”,美國情報系統必須得到真正的全面整合,而不能僅靠情報界表面上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