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7日 22:39:37 來源:山西青年報
十多年前在山西臨縣的第一個小額貸款試點讓茅于軾跟山西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北京富平學校的創始人之一,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成為6月12日在山西永濟召開的“小額金融創新與農村發展研討會”上的關鍵人物。
從“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到“糧食不應該不出口”,再到“廉租房不要建廁所”,茅于軾總是因其大膽的言論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在本次研討會上,《山西青年報》記者就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前景采訪了茅于軾。
與山西結緣
“我們的金融機構把農村有限的儲蓄,調動到城里,去支援大項目的建設,修地鐵、建高樓、核電站,這些大項目的錢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來自農村的儲蓄。農村金融機構通常只善于從農村調出資金,農民再要想借錢就有困難了。農村本來就窮,資金都被調走了,農村怎么發展。”在茅于軾看來,農村的儲蓄應該再回流給農村,小額金融就是一個重要的渠道。
1993年9月,山西臨縣湍水頭鎮龍水頭村開始發放小額貸款,這是茅于軾和經濟學家湯敏以500元人民幣開始的農村信貸實驗,也算中國最早的小額貸款項目之一。直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放貸600多萬元。 其后,從2006年開始,北京富平又開始在山西永濟進行小額貸款項目的試點。
目前,茅于軾在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小額貸款,還有一件事就是扶植中小企業的成長,為這些企業做培訓、做指導,也在資金方面給他們支持。
“我沒有非法集資”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茅于軾曾介紹,“我極力主張用私人資本搞小額貸款。”最開始,富平公司貸款基金的資金都是茅于軾向親戚朋友借的。
其實,當初由于僅僅是在做試驗,茅于軾的小額貸款項目一直沒有取得合法身份。2002年,茅于軾的貸款基金在臨縣吸收存款,這一舉措后來被中國人民銀行在臨縣當地的支行宣布為“違法集資”,并被取締。茅于軾本人也被扣上了“亂集資、亂辦金融業務、擅自設立基金會”的帽子。
在茅于軾看來,“非法集資”這個命題本是講不通的,“之所以稱非法集資,是因為有詐騙在其中。如果沒有詐騙,我覺得就是合法的。”茅于軾說。
“金融業是調動別人的錢來賺錢,現在的小額貸款公司是用自己的錢來賺錢。用別人的錢,政府可以監管,但如果用自己的錢,政府沒有理由監管,但可以收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茅于軾直言。
直至2009年6月13日山西永濟富平小額貸款公司成立,茅于軾的試驗項目才在法律上被認可。
復制障礙在政府管理
在此次研討會上,淡馬錫直接控股的富登信實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和花旗銀行方面的負責人均提到了農村金融的創新,在茅于軾看來,其中外資銀行的“利息利率分檔次”對于小額貸款公司來說是一個新想法。“我們現在對于任何貸款人都是用21%的利率。但事實上,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進行區分,有抵押物的可以適當低一些。不過,這樣一來,操作成本可能會很高。同時,對農戶的信用程度的判斷是一個很模糊的問題,沒有辦法一下子就看準,但是這些方法都是可以嘗試的。”茅于軾告訴記者。
在談到現在所做的農村小額貸款模式可復制性時,茅于軾解釋,現在主要的復制障礙在政府管理上,資金來源并不缺,國際資本都愿意進入到這個行業,“大家都看到這一塊很能賺錢,國內國外經驗也很多。目前最缺失的就是政府管理。”茅于軾提到,目前所規定的轉債資金不能超過資本金的一半,“這個要求就有點苛刻,如此規定是為了防止風險,那防止了風險,利潤也就隨之消失。金融業要平衡風險與利潤。”
希望小額貸款公司可以獲得貼息優惠
“在美國有8000家銀行,其中有7000多家都是小銀行,要有針對性分工,而中國整個銀行業的結構很不合理,現在小額貸款公司用的是自己的錢。其實,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嘗試走商業銀行之路。”茅于軾向記者介紹,小額貸款公司最終可能會轉為村鎮銀行甚至商業銀行,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如今,富平公司也希望吸引大的機構參與,“合作的最好方式就是轉貸,大的銀行把錢借給公司,其間的成本是很低的,能協調以低利息借款當然最好。”
由于富平是一個扶貧機構,茅于軾認為,在吸收再貸款時,國家應該有貼息,“但從國家銀行來講,比如國家開發銀行,它可以做這個事,但是對于商業銀行,因為其有自主權,國家難以干涉,利率是它自己定的,貼息以后會有不少問題。”
而對于政府最新公布的“新36條”,茅于軾也有自己的見解。“新36條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可事實上具體操作很難。”茅于軾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