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1日 09:20 來源:《燕趙晚報》
據貝恩咨詢公司近日發布報告,200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了近12%,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5%,其中50%奢侈品消費是送禮。春節期間,上千名中國游客穿梭在紐約最繁華的第五大道“掃貨”,被國外媒體戲稱為中國春節給世界發“紅包”。(4月20日《中國經濟周刊》)
據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預計將在2015 年超過美國,以32% 的份額與日本并列。這一數據從經濟學角度解讀,可證明了中國人消費能力和國家整體發展實力的提升,有值得國人驕傲之處。但如果抬高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和促進奢侈品消費的這50%奢侈品是用來“送禮”,就一定非中國和國人之福。
中國是禮儀之邦,奢侈品消費當然不乏人情交往、互相饋贈的部分,但也一定包含人情公關、商業賄賂或行賄受賄在里面。這樣抬高起來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不僅不會促進經濟進步和發展,反而會成為阻礙社會發展、惡化社會風氣和戕害公平正義的社會“毒瘤”。
而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北京一家媒體曾隨機抽取該市法院2005-2007年間審理的100件受賄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官員過年時收受的禮單中,轎車與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是“小件奢侈品”。這些小件奢侈品價值不菲,甚至遠遠超過一套房產、一輛轎車的價格,這里面隱藏的是官商勾結、權力變現的赤裸裸“貓膩”。
官員群體大量“涉足”奢侈品市場,主要方式不外乎“收禮”、“受賄”,任何一種方式都將給社會埋下隱患。官員群體收受禮物的過程,必然是權力異化的過程和權力牟私、權錢交易的過程,腐爛的最終是政風和官風。享受別人“進貢”奢侈品的“文強們”,在接受一個個“LV包包”和高檔古名人字畫之時,不知道會為此讓渡出多少人民的切身利益……這樣抬高起來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只能是社會之恥,反映出社會的“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