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千龍網 2010年07月23日14:29
千龍網訊 (記者 王敏敏)自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以來,住宅市場紛紛萎靡,大量資金流出。而調控真空地帶的商業地產,卻出現一片紅火的景象。潘石屹的銀河SOHO開盤三天銷售46.75億元;住宅市場老大、房地產大佬萬科首次進入商業地產領域;各大品牌地產商借商業地產維持全年業績。這似乎預示著商業地產將是各大地產商開拓藍海戰略的重要籌碼。
熱錢大量涌入
政府出臺調控政策后,投資黃金地帶的住宅市場開始冷卻。大批熱錢轉而涌入調控真空地帶的商業地產。“新策的出臺使得住宅地產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投資者投資意愿受挫。”21世紀不動產商業地產總經理蔡宇翔表示,“住宅市場受政策影響,需求萎縮,并不能簡單地認為在短時間內,商業地產就會出現爆發性增長。但從長遠來看,對于商業地產絕對是利好。”
正當住宅市場房價被抑制時,商業地產的樓價卻在不斷上升。北京嘉億引領商業地產顧問管理機構董事長鄂麗華表示,“因為市場發展逐步趨向于規范化,商業地產經營的政策也給了利好的支持,所以未來商業地產價格的提升、價值的提升一定是有空間的。”
開發開始商發力
潘石屹在08年以55億的價格收購凱恒中心后更名為朝陽門SOHO,而目前熱銷的銀河SOHO是朝陽門SOHO三期更名而來。單是三期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了此前的整體收購價,可見此項目的利潤有多么的大。
商人,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房地產開發商更是如此。在住宅市場陷入冰河時期,商業地產火紅的當下,有著26年潛心開發住宅市場經驗的萬科,也開始涉足了其并不擅長的商業地產領域,朝陽公園南的公園五號的商業部分一度五折銷售。與此有著鮮明對比的萬達,其有著22年潛心開發商業地產的經驗,在這個夏天,業績悄然趕上了此前保持著領先的萬科(萬達上半年銷售額為362億元,緊咬萬科同期的銷售業績367.7億元)。這充分說明了在地產界的冬天里,商業地產成了各路開發商的救命稻草。
除了萬科之外,中糧、綠地、華潤等名企也加大了對商業地產的投入力度,保利更在09年年報中聲稱在未來3年內向商業地產領域投入300億元。
業內很多人士表士,隨著注入商業地產資金的增多與整體經濟的復蘇,商業地產或將就此迎來輝煌的黃金時期。
警惕市場過熱
上半年商業地產的火爆,似乎給了投資者以信心,也似乎讓他們忘了空置率這個現實全球不良資產解決方案公司總裁羅德曼此前曾表示,北京商業房地產的實際空置率可能高達50%。投資風險和利潤是并存的,當利潤越大,代表著風險也越大。商業地產的投資回報率跟項目本身的地段以及收益有關,也和宏觀經濟還有開發商的實力有關。
“新政出臺后給了商業地產一定的發展空間,大量的資金涌入給了商業地產一個補漲的機會,給行業帶來了活力也給開發商帶來了動力。”綠地集團一位商業經理對記者表示,“但是,商業地產的大幅度增長與實際需求量是否吻合是一個關鍵。如果供應量大大超過實際需求量,將會給商業地產帶來泡沫,這將會重蹈住宅市場覆轍。”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