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31日 07:59 來源:大河網
昨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河南未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非法集資案在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商丘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吳振海等14人在河南、山東等省,利用“聯合種植”、“委托銷售”等10多種集資模式,涉及集資群眾2萬多人次,集資8億多元,并造成3.4億多元集資款無法返還。
7省設立40多個分支機構
商丘市人民檢察院在起訴書中稱,2004年3月5日,吳振海與魏旭霞(另案處理)合伙注冊成立商丘市未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其中吳振海占注冊資本的60%,魏旭霞占注冊資本的40%,法定代表人為吳振海。之后,該公司為達到非法集資的需要,又先后增加方道勝、修暢等多人為股東,公司也幾經變更,最終于2006年11月29日,將名稱變更為“河南未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未來農業),法定代表人吳振海,注冊資本3000萬元。
為募集到更多的資金,未來農業負責人先后套用“安徽億源”和“亳州興邦”的非法集資模式,先后策劃在山東、安徽、江西等7省組建了40多個服務中心、代辦點、辦事處、分公司,并在公司內部先后分設了市場部、外事部、財務部、教育部、總經理辦公室、綜合監察部等多個部室。
10多種集資模式瘋狂“撈錢”
此外,公訴人還指控,2005年年初,經吳振海等人提議,未來農業在沒有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分別以“聯合種植”、“認購原始股”、“消費卡”等10多種集資模式在全國7省進行非法集資,瘋狂“撈錢”,大致做法如下:
聯合種植:未來農業以“聯合種植”的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集資,即每分地種苗及管理費用為1980元,集資戶每投資1980元,公司一年到期后將在支付本金的基礎上,實現520元、620元不等的利潤。為騙取群眾集資,未來農業統一對外宣傳口徑,宣稱公司種植火龍果3000畝,每畝可收果3000多公斤,畝產值達3萬元以上。而直至案發,該公司實際種植火龍果只有176畝,實際每畝收入僅為3600元左右。短短幾個月,吳振海等人就利用“聯合種植”的集資模式非法募集資金1億多元。
內部員工集資建設觀光園方案:為了掩蓋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集資的事實,吳振海等人經過預謀后,退出了“內部員工集資建設觀光園方案”,和每位集資人員簽訂《勞務合同》,稱為所謂的“公司內部正式員工”的方式,每集資2萬元,一年到期后可返本息2.48萬元,實現年利潤24%。
銷售狀元:集資人員向公司交納5.46萬元即可購買“一個狀元”,公司在向集資人員提供價值7.8萬元產品的基礎上,每月返款3000元,兩年后,集資戶即可享受公司永久性分紅。
期間,吳振海等人還推出了“觀光園入股”、“委托理財”、“合作銷售”、“產權式酒店”、“員工合作共建小康家園”、“聯合投資協議”等多種集資方式非法瘋狂撈錢。
非法集資8億多元
檢察機關還指控,吳振海等人在明知沒有歸還能力的情況下,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進行虛假宣傳,為詐騙更多的資金,不斷推出新的集資模式,以后期集資款還前期集資款,擅自改變集資合同約定的資金用途,占有支配集資款。
案發后,經會計機構鑒定,自2005年年初至2008年6月,未來農業先后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西、江蘇、遼寧等7省共非法集資8億多元,涉及集資群眾2.2萬多人次,共造成8854名集資群眾的集資款3.4億多元無法返還。
檢察機關的起訴書中顯示,眾多群眾因參與吳振海等人組織的非法集資,而背負巨額債務并由此陷入生活困境。其中江西省于都縣貢江鎮集資戶劉少華用僅有的住房作抵押,從銀行貸款35萬元投入未來農業,其女兒劉倩患尿毒癥都無錢醫治。
案發后,偵查機關共凍結銀行賬戶157個,凍結贓款865萬多元,扣押現金468萬多元,扣押車輛20部,查封房產23套,扣押“未來農業”觀光園、“未來農業”閆集基地等涉案全部資產。
檢察機關指控認為,吳振海、方道勝、修暢、丁秀勤、趙反修、徐瑞寶、李東峰、丁松、吳亞蘭、欒緒建、萬偉、蔣友朋、王優禮、李麗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的方法非法集資,騙取群眾集資款,數額特別巨大,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大損失,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嫌犯有集資詐騙罪。鑒于案情重大,涉案人員眾多,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預計該案將庭審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