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11:20:21 來源: 遼沈晚報
熱錢!對于中國普通大眾來說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說它陌生,沒幾個人能準確地說清“熱錢”的概念和含義;說它熟悉,2007年至2008年,股市、樓市以及諸如糧食、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經歷了像過山車一樣的起伏,讓普通大眾難以忘懷,這背后都有熱錢的影子。
中國人民銀行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達190203億元,較上月末新增2543億元,達年內次高水平,僅次于9月份的4068億元。這一數據的出爐,讓始于今年初夏的“熱錢再次涌入”說更加引人關注。
專家指出,從國家宏觀調控的角度講,要嚴防熱錢的涌入,而對于每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熱錢涌入帶來了財富機會,同樣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如果在機會與風險之中游走是對投資者的考驗。
疑似熱錢再度涌入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達190203億元,較上月末新增2543億元,達年內次高水平,僅次于9月份的4068億元。
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年底以來新增外匯占款一直低位增長,今年以來總體呈現穩中有升。 9月份新增外匯占款更是創下近17個月以來的新高,但10月份外匯占款又環比下降四成,為2286億元。
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11月份我國外貿順差約141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約為70億美元,二者合計211億美元,與2543億元(約372億美元)的外匯占款相差162億元。因此,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數據意味著11月份大量熱錢開始流入我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28日召開的2010中國經濟展望高峰論壇上也表示“最近我們國家出現了熱錢涌入現象”。
熱錢目標:股市和樓市
2007年曾經有一股熱錢大量流入中國,2006年開始,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十分強烈,加上當時銀行利息較高,因此,大量熱錢的流入,主要目的就是套取匯差和利差,同時也兼顧到樓市和股市。
而今次的熱錢涌入的原因與兩年前有些不同。樊綱指出,一個是世界的游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會持續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追求回報率比較高的各種投資項目;另一個結果就是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遲遲不加息,導致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套利交易的游資會在世界各國流動更長一段時間。因此,國際熱錢涌入后,將會引起國內資產價格上漲。“此次熱錢主要目標不是賭人民幣升值,而是主要集中在資產升值。在經濟向好的情況下,國內資產包括股市、樓市、大宗商品均具有升值趨勢。”著名經濟學家王小廣這樣解釋熱錢涌入的目的。
王小廣表示,二季度以來,國內樓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場都出現了火爆行情,滬指從2300余點,漲至3000點之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也從3月底開始漲,大宗商品中的鋼鐵、煤炭、銅、鋁、糧食等價格也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上漲。“熱錢的‘本性’是有利可圖,樓市、股市、大宗商品都是它們的目標。 ”王小廣說。
熱錢 易引發通貨膨脹
王小廣分析指出,熱錢的涌入會推高股價、樓價。對于熱錢來說,股市是謀利的首選,而房地產市場一直是國家政策調控的主要目標,所以,樓市將成為熱錢投資的次選。大量熱錢涌入樓市股市,推動樓市股市飆升,但當樓市和股市到達階段性頂點之后,做多的動能會明顯不足,此時,熱錢最理想的選擇,無疑是轉向大宗商品,這又將造成通貨膨脹率明顯上升。
樊綱也認為“國際熱錢涌入后,將會引起國內資產價格上漲。這個問題有必要引起關注。雖然現階段還不一定是要防止泡沫,但至少要防止資產過熱”。
熱錢的“本性”是謀利,在推高了股價、樓價、資產價格而獲利之后,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國家經濟復蘇,或美歐央行重新開始加息之后,熱錢可能重新調頭離去。屆時,資產價格的泡沫將被刺破,國內股市、樓市、資產市場都會產生劇烈波動,這一幕在2008年熱錢退出時曾經上演過。
所以,樊綱一再強調,警惕熱錢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危害。
熱錢 一把雙刃劍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熱錢是一把地道的雙刃劍,你可能因為它而受益,也可能被它害得血本無歸。
王小廣表示,熱錢涌入之后要想獲利,必然會推高股價和樓價,因此,會給一些普通投資者帶來財富機會。就像在2007年,在熱錢和諸多因素的推動下,股市達到一個頂峰,此時許多投資者的財富都得到了增加。“但是,逐利是熱錢不變的本質,一旦熱錢獲利豐厚,或者又出現了利潤更高的投資市場,熱錢必然會選擇撤出,那么,股市、樓市的調整在所難免。 ”王小廣說,一旦熱錢像2008年那樣獲利出局,屆時股市樓市的調整必然隨之而來。大量高位進入股市、樓市的投資者將再次扮演接盤者的角色,等待他們的又將是套牢的命運。
熱錢是一把雙刃劍。王小廣提示投資者,在熱錢大量流入的時候,普通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享受資產增值的快樂;但是要時刻警惕,及時功成身退,保住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