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8日 16:17 來源:環球人物
最近幾個月,生產奔馳汽車的戴姆勒公司老總迪特?澤斯徹很郁悶。這位長相酷似肯德基大叔和圣誕老人的57歲老頭,先是在今年元旦滑雪時,與人意外相撞,造成肩膀骨折;一個月后,還遭遇了與自己結發26年的老伴因癌癥去世的悲痛;又過了一個月,公司公布其2009年薪水比2008年下降了50萬歐元;4月1日,他的戴姆勒公司又要面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法庭關于商業賄賂
可這些麻煩似乎都沒有將澤斯徹擊倒,因為一直以來,他都以善于公關、解決問題而出名。3月23日,美國政府正式起訴戴姆勒公司,因其海外分公司在1998年至2008年期間私自設立上百個賬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22個國家的政府官員進行商業賄賂,以換取價值數億美元的大合同。消息公布后,澤斯徹就想盡各種辦法,把自己、戴姆勒公司與這起丑聞撇清關系,甚至不惜高薪聘請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介入調查,以還自己清白。
主動配合美方調查
戴姆勒股份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豪華車生產商,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其總部位于德國斯圖加特。戴姆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1926年,戴姆勒公司與奔馳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馳公司。1998年,戴姆勒公司又以360億美元的價格并購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并更名為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可僅僅9年后,戴姆勒就與克萊斯勒分家了。
其實,早在2004年,一名從戴姆勒公司離職的審計師就向媒體透露,自己是因為揭發了公司通過秘密賬戶行賄外國官員而被解職的。美國監管部門當時就對此言論十分重視,隨即搜集證據展開調查,丑聞被越揭越大。
2006年,澤斯徹開始出任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董事長。當時的戴姆勒和克萊斯勒已經貌合神離,分家難以避免,公司完全是一副爛攤子。而美國監察機構又緊盯著公司的行賄案不放。面對一團亂麻的澤斯徹為了恢復公司聲譽,一改前任遮遮掩掩的作風,主動配合美方調查,并表現出誠懇自查的姿態,花重金請來了前FBI局長路易?弗里,作為外部獨立調查人,徹查自己公司的行賄問題。弗里曾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布什手下擔任FBI局長,尤其得到克林頓的信任。可當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爆出性丑聞后,弗里力主一查到底,并把萊溫斯基的裙子當做最重要的證據保留起來。他還曾帶一隊警員到白宮提取了克林頓的血樣,搞得兩人徹底翻臉。澤斯徹和弗里在美國很早就相識,他正是看中了老朋友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把他當救命稻草請來。
美國監管部門在3月25日肯定了澤斯徹推行的自查措施。4月1日的聽證會,弗里也將到場作證,他的證詞對處罰結果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澤斯徹對戴姆勒海外分公司實施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涉嫌行賄的地區總監實行零容忍。4年間,他已經開除了45位主要負責人,以后這個數字有可能還要增加到60人。
不僅如此,澤斯徹在戴姆勒行賄案開庭前夕,還提出繳納1.85億美元罰款來換得庭外和解。其中9360萬美元支付給美國司法部,9140萬美元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他這么做是為了避免戴姆勒公司可能面臨的最高6.4億美元的處罰。而一旦庭外和解成功,也意味著澤斯徹危機公關的勝利。
最會包裝自己的老總
澤斯徹1953年5月5日出生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1971年,18歲的澤斯徹進入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自動化專業。他用了5年時間,完成了本碩連讀。當時,他的碩士畢業論文就掛靠在大名鼎鼎的戴姆勒-奔馳公司名下,這曾讓同學們羨慕不已,也感嘆他會拉關系。畢業后,澤斯徹果然直接進入了戴姆勒-奔馳公司的研發部工作。
1991年,澤斯徹擔任了戴姆勒公司駐阿根廷的銷售總監。一年后,這個善于包裝自己的總監就進入了公司的董事局。據他當時的同事介紹,如果加班住在公司,澤斯徹會自己動手整理房間衛生和洗衣服。平日里上班,他一定會穿最舊的西服,只要西服不破洞,我就不會淘汰它。
就是這樣的努力,讓澤斯徹逐漸樹立了一副愛崗敬業的好形象。2006年,他直接被升任為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集團董事長。2007年戴姆勒和克萊斯勒分道揚鑣,這絲毫沒有影響澤斯徹的地位。坐上領導層的澤斯徹更加喜歡與人溝通、拉攏關系。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到食堂,自己拿著托盤點兩個菜,隨便找張桌子坐下跟員工們聊家常。而這些飯果然沒有白吃,在食堂了解了公司的人心動向后,他迅速在企業內部實行了幾次組織模式調整,并大獲成功。
2008年,澤斯徹被德國《明星》雜志評為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董事長,當時的評語為他是高級管理層最值得期待的人;而在下屬面前,他點子多,總能在困難的時候找出辦法。
這個總能找到辦法的人,如今被董事會委以危機公關大使的職責,擺在他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處理商業賄賂丑聞。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卻是證明自己的清白。公司丑聞被披露后,澤斯徹主動聯系美國電視臺訪談節目,闡述自己的主張。他侃侃而談,給主持人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因而被譽為溝通上癮者。2009年,經過澤斯徹的多方努力,斯圖加特法院宣布:在任董事會成員期間,澤斯徹對分公司行賄并不知情。
鉆第三國法律空子
德國企業在世界上一貫給人以嚴謹和踏實的印象。可近些年來,戴姆勒等大型跨國公司接連出現商業賄賂丑聞,令德國企業陷入信任危機。德國的法律以嚴謹著稱,《反不正當競爭法》早已出臺,就是為了嚴打商業賄賂行為。《世界報》指出,一些德國企業管理者,總想鉆第三國法律的空子,利用賄賂獲取暴利。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托馬斯?唐納森則認為:德國公司治理體系的監管力度不如歐美公司大。企業的監事會是內部治理,往往是在擺樣子。澤斯徹是在任命弗里擔任獨立調查人后,才把這個問題搞明白。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所掌握的證據,戴姆勒公司用417.39萬歐元行賄中國政府官員,包括傭金、禮金和旅游經費等。戴姆勒中國公司曾花重金邀請6名中國官員出國旅游,景點包括巴黎和威尼斯等歐洲著名城市,總金額高達1.1萬歐元。通過此次行賄,戴姆勒中國公司從中國得到的采購訂單總額高達1.2億美元。
除了爭取在美國達成和解外,澤斯徹將根據各國法律特點和政治形勢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戴姆勒將在德國和俄羅斯兩國選擇認罪。而戴姆勒中國分公司將被延期起訴。
澤斯徹在總結教訓時,曾沉痛地說:不能讓腐敗成為一種體系,否則難以收場。而這位危機公關大使能不能徹底解決戴姆勒的危機,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