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1日 06:22 來源:新民網
按照《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時間框架,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這標志著這片由中國和東盟10國組成的,接近6萬億美元國民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的區域,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
自由貿易區開始零關稅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啟動后,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從之前的9.8%降至0.1%;而東盟6個老成員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從12.8%降低到0.6%,4個新成員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90%的商品將于2015年實現零關稅。
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和東盟國家共同渡過了難關。危機之后,雙方深刻認識到,加強互利合作,推動經濟一體化,是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必由之路。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02年11月4日,我國與東盟10國的領導人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藍圖。
2009年8月15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與東盟10國的經貿部長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投資協議》。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成功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的主要談判。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雙方貿易互補性的發展潛力將愈發凸顯。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小松說,中國與東盟的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國內市場。東盟國家鋼材生產成本較高,產能不足,為中國鋼材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決中國生產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使東亞地區人民共同受益
東盟秘書長素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自貿區的建成將使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強,使東亞地區的人民共同受益。
他表示,中國需要從東盟市場進口大量的零件和商品,東盟正處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補給線上。自貿區正式建成后,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將進一步加強,雙方貿易關稅將進一步降低,同時雙方的相互投資也會更加自由。
素林指出,東盟希望吸引更多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近年來,東盟吸引的外國投資額快速增長,已占全世界投資總額的10%,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增長很快。此外,中國和東盟的旅游市場也發展很快,雙方加強技術合作,增強彼此的實力和競爭力。總的來說,中國和東盟之間各方面的合作都在同步發展,進展順利。
魚蝦、水果等將更多銷往中國
菲律賓最大華文報紙《世界日報》昨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將極大促進菲律賓對中國出口,從而帶動菲經濟快速發展。
文章說,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中國對來自菲律賓90%以上的產品實行零關稅,貿易成本大大降低,這將極大提高菲律賓商品的競爭力,菲律賓對中國的出口將會大幅增加。
文章說,菲律賓的魚蝦、熱帶水果、椰子油、木制品、微電子零件等產品在中國市場占有較大市場份額。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菲律賓商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
越南工商會副會長段維姜昨日表示,自貿區的建成意味著削減關稅,簡化行政手續,將使貿易更加便利,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的產品將更容易進入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從而加速貿易一體化進程。他指出,隨著自貿區的建成,關稅逐步下降,越中邊境走私現象將減少,有利于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他舉例說,自貿區建成后,隨著中國商品進入越南,越南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特別是紡織、制鞋等行業,越中兩國產品類似,又都是大宗出口產品,競爭將更為激烈。但是,有競爭才有發展,在這一競爭過程中,越南紡織企業將發展壯大,越南消費者也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