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8日 09:52楚天金報
“你給我拍一部文藝片,但要讓我女朋友當女主角,去國外參加電影節。”這個段子聽起來讓人啼笑皆非,但卻從側面反映了電影投資熱。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票房逐年高漲,不少業外資金紛紛涌入,在“炒房產”、“炒大蒜”、“炒綠豆”之余,“炒電影”成了不少財大氣粗的“金主”的選擇。
業外熱錢從哪兒來 證券、房地產以及煤老板
2010 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累計48.4億元,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超越了2008年全年總和。紅火的中國電影產業令眾多圈外大亨也蠢蠢欲動,大量業外資金涌入。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認為,這其中大多來源于證券、房地產及煤炭行業,小馬奔騰副總裁鐘麗芳則表示,風險投資行業也是熱錢的主要來源之一。
從目前一些業外投資人的本行來看,大致分為兩種:“準”專業公司,以及為進軍電影圈新開影視公司的業外商人。投資章子怡電影《非常完美》的完美時空,本是一家知名的游戲公司,另外像麒麟游戲等專業網游公司也開始涉足影業投資,根據麒麟網游《夢幻聊齋》同步配套的影視作品《畫皮2》已開始籌拍。
另外一些如房地產商人、煤老板、廣告商等新晉電影投資方則算是做了跨行生意。保利博納老總于冬稱:“房地產退燒之后,這些流動資本哪里有利潤就流向哪里,而電影又是個很有魅力的行業。”同樣的道理,股市不景氣,證券行業也將目標轉向了電影,電影市場逐漸成為了各行各業的資金聚集地。
個體老板們的“財大氣粗”造就了投資的基礎,但等待他們的大多是慘痛的教訓。光線影業董事長王長田直言:“電影并不是個好做的生意,一部電影,足以令一個公司破產。”
熱錢為啥進軍電影圈
人群一:不明真相型
如今投資電影,十賭九輸已經成為了殘酷的現實,但還是有錢源源不斷涌入,究竟是哪些誘惑讓這么多人愿意“賭一把”?新原野娛樂傳媒有限公司CEO裘華順對越來越多的熱錢涌入十分感慨:“作為專業人士,我們清楚地知道如今電影的現狀,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仍以為投電影是一個只賺不賠的美差,就是因為不專業,不了解市場,很多進來的人投了一部就血本無歸。”
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指出,他們投資的《錦衣衛》是去年國產片票房排名第三的影片,“但僅僅是收回成本,談不上賺錢,其實賺錢的片子沒幾部。”
人群二:借機捧人型
但所有業外資金的涌入都是因為“不知情”嗎?除去那些想著在電影寶藏里撈一把的人,想借機捧明星、捧自己人的也不在少數。今年年初,一部集結了鄔君梅和高曙光兩位實力派明星的新片開機,但兩人在該片中卻是甘當綠葉配紅花,飾演他們女兒的才是影片主角。據報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15歲少女之所以有幸擔綱女一號,并非因為長相出眾或實力超群,而是因為她是影片投資方、某集團董事長的女兒。
人群三:為求風光型
小馬奔騰副總裁鐘麗芳表示:“電影產業看似影響很大,但是相對于很多房地產項目動輒上百億元資金投入,進入到電影領域的熱錢有一些純粹是為了掙吆喝、掙個名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電影投資一部動輒上千萬,能夠投身其中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花果山傳媒老總劉靖認為,相對其他行業的投資,電影行業的投資并不算大,一個老板要是投資2個億,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就算是巨資了:“就這么砸下去,能砸出多大的聲響啊!簡直可以說一炮走紅了。”
人群四:有意轉行型
當然,因真正對電影事業充滿熱情而躋身進來的人也不少,比如曾做風投的裘華順經朋友引薦投資了《80后》,而另一位做風投出身的熊曉鴿也成功投資了《高考1977》、《雪花秘扇》。
由于本身就是做風險投資出身,裘華順算是準專業。“其實電影這行的總體行情的確很好,發展空間很大,但這不僅僅局限于收益上。”如今裘華順已經徹底轉行進軍電影界,成為了業外投資者中為數不多的成功人士,“不懂的人,喜歡拿錢投一部電影,而我投資的是電影這個產業。” (摘自《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