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 來源:直銷導報
《反海外賄賂法》是美國的一部法律,專門針對賄賂外國官員的非法行為而設置。對個人的懲罰措施為10萬美元的罰款和5年監禁,對公司則是最高200萬美元的罰金。
雅芳,世界最大的化妝品直銷商近日陷入了“賄賂門”。
4名高管因為涉嫌賄賂政府官員,首先遭到內部調查。日前,“賄賂門”有了階段性的進展,雅芳發出公告稱,包括中國區負責人在內的4名高管停職。公告稱,基于該項內部調查,4名員工被要求在結果出來前,行政休職。據悉,“行政休職”是進行類似調查中的一貫做法。
雅芳(中國)公關部對外宣稱:“我們相信這項內部調查的啟動對于一家信守商業道德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正確的舉措。正如我們此前說過的,該調查仍在進行當中并且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最終結果。”
據悉,這項調查始于2008年6月,坊間傳言,事件始于雅芳一位員工致信給雅芳CEO鐘彬嫻稱,雅芳存在涉及中國官員旅游的相關不當開支。此后,在內部審計委員會和外部顧問監督的雙重審查下,雅芳在當年10月對外透露了這一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媒體認為,這次事件的焦點是,此次雅芳“賄賂門”是否違反了美國的《反海外賄賂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簡稱為“FCPA”)。如果事件屬實,雅芳不僅要面臨輿論的壓力,更要面臨法律的制裁。
雅芳高層早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雅芳全球企業傳訊部副總裁Victor Beaudet發出的聲明說:“內部調查重點在于遵循《反海外賄賂法》。我們也已經就此內部調查主動知會了美國司法部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據美國媒體報道,消息被證實后,“賄賂門”殃及雅芳股價,其股價一度下跌百分之八。輿論認為,雅芳高管的“賄賂”行為,讓其市場付出沉重的代價,隨著消息不斷被證實和發展,最后雅芳要承擔何種程度的重挫,有待時間的證實。
雅芳涉嫌為官員提供海外旅游
雅芳是一家百年老店,但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僅有短短20幾年。
1990年雅芳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1998年國內開始禁止傳銷,雅芳被迫轉型。
隨著國內直銷立法的確立,國內直銷市場出現了兩種直銷模式,一種是雅芳模式,即為單層次直銷;一種是安利模式,即為多層次直銷。安利的直銷模式更為國際直銷行業接受,95%以上的企業選擇多層次直銷模式。
但是,2006年,雅芳出人意料地拿到中國第一個合法的直銷牌照。隨后安利、完美、玫琳凱等企業才獲得直銷牌照。而雅芳是2006年2月獲得直銷牌照,安利獲得直銷牌照的時間則為同年12月,期間相差了10個月。對一個時間就是金錢的市場而言,雅芳已經搶占了先機。
因為立法模式一直偏向雅芳模式,所以坊間一直有未經各方證實的傳言稱:“雅芳在立法中實施了公關手段,對此施加影響,借此打擊對手。”而直銷立法也在一片質疑聲中,最終采用的是雅芳的單層次模式。
引人關注的是,2008年,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原副司長鄧湛落馬,而雅芳的直銷牌照是其在任內獲得的。同年,雅芳開始了針對中國區業務的內部調查。雅芳全球企業傳訊部副總裁Victor Beaudet向外界證實:“如早前通報的,雅芳于2008年6月主動啟動了針對中國區業務的內部調查。”
雖然時間上的關聯,引發了外界的猜疑,但是雅芳并沒有對此作出任何的回應。
隨著雅芳內部調查的進展,2009年7月,該公司表示,他們已經擴大了調查范圍,涉及調查是否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賄賂法》,以及別的國家相關法案。
據悉,雅芳公司已與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合作調查。“這筆費用是昂貴的,不僅僅是調查費用,甚至是罰款。”來自FCPA的調查官員詹姆士說,此人與雅芳調查事件有關。
目前為止,雅芳并沒有透露調查涉及多少個國家。但是《華爾街日報》報道說,調查涉及12個或者更多的國家,其中包括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而拉丁美洲是雅芳另一個重要的市場。
與其他公司的做法相同,雅芳沒有對這些傳言進行逐一地回應,也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來自紐約的女發言人說:“調查正在進行,但是現在沒有任何結論性的報告。”
雅芳的一位行政人員對外證實,目前有4名高管正在接受調查:中國區總經理高壽康(S.K. Kao);首席財務長Jimmy Beh;負責公司事務及負責政府公關的C.Q. Sun;駐紐約、曾任雅芳內部審計主管的Ian Rossette。
據資料顯示,高壽康是中國臺灣人,24年前加入臺灣雅芳。1998年,高壽康被調任雅芳中國區總裁,1999年被進一步提升為雅芳大中華區總裁及新加坡、韓國總裁。
雖然不斷有消息證實被調查的就是上述四人,但是雅芳對外公告并沒有承認,只是對外宣稱:“基于該項內部調查,4位員工被要求在結果出來前進行行政休職。”同時Victor Beaudet認為,行政休職是很多類似的調查過程中一貫的做法,“同時這也遵循了該調查以及規范的需求。”
隨著事件的進展,《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正在調查的過錯可能包括,為與雅芳業務相關的中國政府官員出錢赴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地旅游。
需要指出的是,雅芳的調查隨后又從中國擴大到拉美等地區,賄賂的金額也從一開始的數百萬美元有所增長。
“賄賂門”波及雅芳全球業績
自從2008年6月以來,關于雅芳“賄賂門”不時有消息傳出。因為賄賂事件涉及到中國區的高管,雅芳的營業情況也受到影響。
雅芳在中國區2009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出現8%的下降,利潤降幅達到16%,已被擠出國內直銷業前三甲。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安利的銷售額突破200億元,占領直銷第一的寶座。完美與玫琳凱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2009年銷售額分別突破70億元和50億元。而雅芳已經被擠出直銷三甲行列。
與此同時,雅芳在全球范圍內正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根據最新年報,雅芳2009年銷售額下滑了3%,為104億美元,而利潤降幅達到29%。但是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仍保持1%的增長。
高管受調查,只是影響中國區域營業的一方面。從2003年以來,雅芳在國內的銷售就呈現下降趨勢,有關數據顯示:2003年,雅芳在華銷售額為24億元人民幣;2004年,雅芳對外公布的銷售額不到2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下滑了16%。而2001年,雅芳全球銷售額達到60億美元,2004年為80億美元,中國市場只占全球營業額的3.1%。
分析人士指出,雅芳和安利一樣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直銷外資企業。但是安利從1998年以來,中國區的發展勢頭已經逐漸贏過雅芳。安利在中國區的銷售額穩步增長,中國區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是反觀雅芳,在全球業績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區的業績卻不斷呈現下跌的態勢。隨著中國直銷行業分化的趨勢,既有安利、完美、玫琳凱等直銷企業的銷售業績已經明顯超過雅芳,又不斷出現其他后來者,在直銷化妝品企業競爭異常激烈的背景下,雅芳雖然屬于國際一線公司,但是卻沒有獲得一線公司應有的營業額,雅芳的市場壓力很大。
但是面對中國內地巨大的市場,已經在國內發展20多年的雅芳并不會輕言放棄。雅芳在4月13日的聲明中表示,雅芳將繼續其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并視其為擁有長期增長機遇的市場。
雅芳全球企業傳訊部副總裁Victor Beaudet說:“我們也將保持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以我們近期公布的計劃為例,我們將在2010年于上海成立一個全新的區域研發中心。”
但是隨著4月雅芳“賄賂門”又引發輿論的關注,雅芳的股價受到重挫。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紐約證交所信息顯示,雅芳股價下跌2.77美元,至31.99美元,跌幅達到8%。雖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是雅芳近一年來股價一直呈現上升趨勢,逐步企穩的股價給投資者很大的信心。但是“賄賂門”引發股價跌幅達到8%,為一年來最大跌幅之一。
“人們最擔心的是問題不僅僅存在于中國。如果蔓延到中國之外,就會是災難性的。”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施密茲(Bill Schmitz)分析認為。但是已經有美國媒體報道說,雅芳的“賄賂門”內部調查已經擴展到拉美國家。
雅芳頭上一把刀:《反海外賄賂法》
雅芳全球企業傳訊部副總裁Victor Beaudet在聲明中提到:“該調查在審計委員會以及外部顧問的監督下進行,其重點在于遵循《反海外賄賂法》。我們也已經就此內部調查主動知會了美國司法部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Victor Beaudet提到的《反海外賄賂法》,是美國的一部法律,專門針對賄賂外國官員的非法行為而設置。
美國司法部的網站上有對這部法律的解釋。據了解,這部讓美企聞之色變的法律,頒布于1977年,是著名的尼克松“水門事件”后,在公眾的強烈要求之下,對非法政治捐獻和洗錢活動進行調查之后所產生的一部法律。
《反海外賄賂法》主要的懲罰對象為向外國官員行賄的美企。具體為,該法律的主要懲罰對象是為了獲得或者保持生意而向外國政府官員、政治家或者供職于外國政府控制的機構中的人員行賄的美國公司或者個人。對個人的懲罰措施為10萬美元的罰款和5年監禁;對公司則是最高200萬美元的罰金。根據選擇性罰款的規定,罰金的數額可能會高出更多。實際罰金可能會是行賄所圖謀利益的兩倍。
“FCPA”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要求企業根據FCPA加強內部控制的會計條款;另外一部分則是反賄賂條款。
雅芳作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也深知《反海外賄賂法》的嚴厲。據悉,雅芳每年都會請普華永道、安永等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會計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審計。所以在財會方面,一直沒有問題。
涉及到“賄賂”方面,美國的《反海外賄賂法》執行得極為嚴厲,在美的所有上市公司均明白這一點,所以雅芳從2006年開始就實時對外界坦誠宣布。雖然會影響股價,甚至雅芳多年的形象,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雅芳并沒有隱瞞。
有美國媒體報道稱,雅芳的CEO一直以來以強勢的領導才能和作風凌厲著稱,一旦接到賄賂信息,就會秉公執法嚴查。因為,在《反海外賄賂法》這把大刀下,如果企圖掩蓋或者不處理,后果將非常嚴重,不僅股價受到影響,甚至自身的職位也要受到影響。
“如果報道屬實,無疑將會給公司的雇員和財政方面帶來影響。”分析師桑福德(Sanford Bernstein)說:“而且會給該公司的名譽帶來不小的壓力。”
據美國媒體報道,雅芳有人士曾在2月份表示,將會受到民事、刑事或者其他何種制裁,或者面臨高額的罰金,一切并沒有定論。最后的結果取決于“FCPA”的決定。但是雅芳已經開始著手計劃,以便節省資金。比如,更換潤膚霜的包裝。同時,進一步擴大拉美市場份額,目前拉美市場是其最大的市場,并在美國銷售壓力不斷的情況下擴大中國市場。
記者觀察
跨國公司頻發“賄賂門”
隨著跨國公司進駐中國市場,近年來,跨國大企業不斷涌現出“賄賂門”事件。近有“雅芳賄賂”,再往前追溯,在過去10年里,包括西門子、沃爾瑪、朗訊等多家全球知名跨國企業均曾涉及類似丑聞。
曾參與2006年西門子4億歐元不明資金案調查的法蘭克福高級檢察官沃爾夫岡·紹潘施泰納指出,企業在海外的腐敗行為一般隱藏得很深,這些被查出的腐敗案件可能只占到總數的5%。
一些跨國企業為了利益,通過各種手段向官員行賄,手段層出不窮。或者找中介公司直接付現金,讓中介公司利用人脈幫助打通關系;或者通過外企的優勢,安排經手人員出國旅游,甚至是幫助其親屬出國就業。跨國公司的擴張進程,仿佛一部跨國商業賄賂史。
跨國公司在對中國官員行賄的同時,也傷害了中國的商業環境。商業行賄不僅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環境,也破壞了市場交易秩序,打亂了資源的合理分配。
美國對商業賄賂審查甚嚴。由“水門事件”發展成一部《反海外賄賂法》,可見美國社會對賄賂的深惡痛絕。在中國,企業高管和相關部門的領導,吃吃喝喝,私下聚會,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法律健全的美國,此舉將會招來執法部門的密切注意。
法律不健全、執法不嚴格,使得“賄賂”存在真空。特別是跨國公司隱蔽的行賄方式為司法機關追蹤、確定跨國公司的行為增加了重重困難。
“賄賂門”不僅僅有雅芳、西門子、沃爾瑪等知名企業,肯定還有很多沒有被曝光的企業存在不法的行為。當務之急,需要擴大我國立法對商業賄賂的調整范圍,完善商業賄賂法律責任體系,建立反商業賄賂法律執行的監督機制,這樣才能打造一個健康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