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9日 18:03 來源:新華網
1月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就圣誕節未遂炸機事件發表講話。當日,奧巴馬宣布為圣誕節未遂炸機事件承擔責任。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7日發表講話,總結情報部門在去年圣誕節炸機未遂事件中的“三宗罪”,提出多項整改要求,包括加強情報分析能力和發布速度。
情報專業人士認為,改革效果仍是疑問,原因是美國龐大情報體系難以整合,缺乏有經驗人士,工作量陡然增加可能會適得其反。
三大問題
奧巴馬當天根據情報部門提交的自檢報告總結說,美國反恐工作存在三大問題,導致連鎖反應,使炸機嫌疑人險些得手。
情報部門未能深入追查恐怖襲擊線索,列出重點。這一失誤導致分析人員未能有效整合手頭情報線索并從中發現威脅。因為這些原因,情報系統數據庫本已登記的嫌疑人沒有被列入“禁飛”名單。
報告指出,尼日利亞籍嫌疑人奧馬爾·法魯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的父親去年11月18日告訴美國駐尼使館官員,自己的兒子可能與極端組織人物有聯系,而且打算去也門。情報部門另獲悉“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可能對也門的美國目標發動襲擊,但未能沿著這些“戰略性警報”深入追查。
美國使館提供的穆塔拉布的信息過于簡單,全國反恐中心和中央情報局這兩個反恐情報戰中最重要部門也未能進一步查找信息把他列入重點監視或“禁飛”名單。
報告說,穆塔拉布持有效美國簽證,由于姓名拼寫錯誤,美國國務院一度認為他并沒有合法簽證。同時,由于他不在重點監視人員名單上,所以簽證未遭吊銷。
“情報系統中沒有任何部門擔負起責任,發出威脅報告并將行動開展到底,直至確認已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威脅,”報告說。
這份報告由美國總統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約翰·布倫南負責制訂。
多項整改
奧巴馬在講話中要求情報機構立即行動,明確責任分工,調查所有最嚴重威脅的線索,“不僅僅大部分時間,而是所有時間”都必須能夠跟蹤這些線索并“積極”采取行動。
情報部門必須“更快、更廣”地分發報告,特別是對美國構成潛在威脅的情報。“我們不能把那些可能保護美國人民的情報坐在身下,”奧巴馬說。
他還指示加強情報分析和整合能力,立即強化恐怖嫌疑人監控名單標準,特別是“禁飛”名單。
奧巴馬要求加強機場安全檢查,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加強國際安檢合作,加快研制和部署新一代安檢掃描設備。
奧巴馬沒有將責任歸咎于某人或某個機構,稱這是全體部門“系統性失誤”。
“我對這次系統性失敗承擔責任,”他說。
未遂炸機事件發生當天,全國反恐中心主任邁克爾·萊奇在上班,但次日按計劃和家人去度假。布倫南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為萊奇辯護,稱萊奇度假經過他批準。
布倫南的報告說,這次事件并不表明嫌疑人監控名單制度已經失敗,而是需要“加強和改善”,情報部門或整個反恐系統也不必重組。
成效難料
美國中央情報局7日說,他們將增加分析人員,專門處理關于也門和非洲的情報。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還命令下屬,得到恐怖嫌疑人情報后48小時內向其他部門傳達。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專家、前中情局官員布魯斯·里德爾對法新社記者說,奧巴馬繼承了一個“臃腫”、存在“官僚主義”的情報體系。
他認為,要想讓情報系統全部16個機構、20萬名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項艱巨任務,這個系統“過于龐大,難以整合”。
里德爾以奧巴馬5日召開安全團隊會議時的照片為證據,支持這一說法。白宮時局值班室內當時坐著20多名高官。
“怎么有這么多人想當管事的?為什么他(奧巴馬)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高級情報官負責一切?”他說,“就情報系統來說,越大未必越好。”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前,美國情報部門的問題是沒能共享信息,但改革后卻出現“信息爆炸”、難以處理的窘境。
《華盛頓郵報》報道,全國反恐中心一天需要查看的數據庫超過120個;那里的高級官員們每天處理1萬至1.2萬條情報信息。
“這個系統被信息堵住了,這就是問題所在,”一名前中情局官員說,“大部分信息都沒有用,但沒人敢不將它們提供給系統內分享。”
里德爾說,安全情報工作好比玩巨大又復雜的拼圖游戲。“美國手里只有所需拼圖的一小塊,每隔幾分鐘,你會得到一塊新的,但那一塊不一定對你有用。”
與海量信息相對,專業人士指出,情報系統缺乏“熟練工”。
中情局前情報收集部門負責人查理·艾倫告訴美聯社記者,情報分析人員需要查看各種情報,將它們聯系起來,然后果斷作出結論,這都需要經驗。許多中情局和其他情報部門分析人員到現在為止工作時間最長才5年,“(有經驗)人手遠遠不夠”。
前中情局官員馬克·洛溫塔爾說:“你不能要求分析人員加快速度。總統要求分析人員更快、更多地分享信息,這種辦法只能使當初把我們置于這種慌亂局面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美聯社7日報道,美國打算增加空中警察數量,數百名國土安全部執法人員正接受訓練和部署。美國空警隊伍眼下至少有4000人。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邊境安全事務專家愛德華·奧爾登質疑增加空警數量的作用。他指出,迄今恐怖分子襲擊圖謀遭挫敗的案例中,尚未出現空警身影。
共和黨議員約翰·鄧肯去年6月在國會聽證會上說,2001年以來,空警每年平均逮捕4.2人,可能是整個聯邦政府中“最無存在必要、最沒有用”的部門。
還有安全專家反對單純增加高科技安檢設備的做法。
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首席安全顧問拉菲·羅恩說,恐怖分子總能找到高科技設備的漏洞,不斷增加安檢設備的方法“注定失敗”。
羅恩主張增加安檢員,特別注意核對登機牌和乘客身份,任何可疑人物都必須接受詢問和再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