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 2010年10月18日06:53
【綜合新華社10月17日電】如許多人所料,澳元終于“追平”美元。澳元兌美元15日晚間突破平價水準,達到澳元實行自由浮動匯率以來最高值1.0003。自1983年12月澳大利亞決定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以來,澳元對美元匯價首次持平。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庫部長懷恩·斯旺稱此事具有“里程碑意義”。
過去27年,澳元匯率雖然有高有低,但平均水平基本在1澳元兌70美分左右。不過,今年6月中旬以來,澳元對美元匯率猛漲23%,在過去的10天內就升值4%。
一些專家估計,澳元在未來數月內還可能繼續走強,對美元匯率有可能達到1比1.1。
“幣值走挺是一把雙刃劍”
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庫部長懷恩·斯旺17表示說,幣值走挺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澳大利亞市場而言,利弊兼有。
“澳元走強,消費者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購買進口貨,投資者可以用更少的資本購買設備,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外貿艱難,例如制造業、農業、旅游業和教育產業都受到負面影響,”斯旺說。
近來,澳大利亞出口創匯的支柱礦業步履艱難,一些大礦商已經聯合呼吁政府對出口行業施行減稅措施。此外,澳大利亞入境游、留學產業也因澳元升值而受到重創。
澳政府:不會干預澳元升值
針對國內一些分析師建議政府調控管制澳元升值強勢的觀點,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庫部長懷恩·斯旺17日表示,澳政府不會對不斷升值的澳元采取干預措施,因為這樣會對澳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斯旺在一份經濟聲明中說,采取人為的措施來打壓澳元匯率會適得其反,“只會帶來進一步的通貨膨脹和利率上漲,將對整個經濟帶來破壞性的后果”。
斯旺舉例說,在二十世紀70年代的貿易增長期,澳大利亞曾出臺調控政策人為壓低澳元比值,結果導致通脹率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從5%飆升至17.6%,嚴重破壞整體經濟健康。
談及本月下旬將在韓國首爾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時,斯旺說,各國應當討論如何采取更加寬泛的改革措施,使亞洲經濟能夠在全球經濟中表現出更重分量。
他認為,全球經濟復蘇應當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為此,“發展中國家應當更加關注內需增長,而發達國家則應采取架構改革措施,增加國內儲蓄水平”以避免風險。
新聞分析:三大原因推動澳元走強
澳元匯率漲勢為何如此迅猛?
首先,美元大幅貶值直接導致澳元上升。近來,美元不但對澳元,而且對歐元、日元等許多主要貨幣都迅速走軟。
其次,澳大利亞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相對美英在歷史低位的基準利率水平,澳大利亞基準利率過去一年來已經6次被上調,現在已經達到4.5%。澳元作為交易量世界第五的貨幣,利率又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吸引了不少外國投資和熱錢。
另外,澳大利亞經濟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發展勢頭。斯旺直言不諱地表示,澳元匯率上漲反映了澳大利亞經濟增勢良好。一些金融分析師也認為,澳元升值是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體現。現在,澳大利亞已經成為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機陰影的西方國家,目前的經濟增長率超過3%,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澳元匯率走高是經濟基本面良好的正常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經濟表現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澳大利亞僅每年向中國出口鐵礦石就超過200億美元,不僅刺激了經濟增長,也間接推高了澳元的匯價。(新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