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2日 08:59 來源:時代信報
自4月中旬至今,A股已暴跌20%以上。其下跌的速度之快,出乎投資者和機構的意料。一些市場聲音認為,這都是股指期貨惹的禍。
與此同時,我國政府最近決定,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即QFII)進入股指期貨市場。這兩種因素疊加到一起,引發了財經學術界對"國際資本大鱷會否操控國內股市"的隱憂。
看不懂的巨幅暴跌
坐在長江證券重慶建新北路營業部的大廳里,61歲的冉啟芬雙眼死死盯住股票行情走勢圖,心里忐忑不安并默默祈禱股市大漲。但事與愿違,當天(6月8日),上證綜指漲跌反復,截至收盤時漲幅僅為0.09%。A股的熊市依舊。
自認為炒股經驗豐富、5年來"賺了點小錢"的她,一言不發地耷拉著腦袋走出了證券營業部。
今年2月,她投入80萬元,買了一只地產股和一只銀行股,只待來日股價大漲之時拋出賺錢。可她做夢也沒有想到,4月16日后,股市突然開始放量下跌,短短半個月內,上證綜指下跌幅度竟然超過了9%。她所購買的兩只股票,自然與大多數股票一樣,未能逃過股價下挫的厄運。
當月,全球股市一片光明景象,紐約、倫敦、東京等歐美和亞洲地區的主要股市,"漲聲"不斷,A股市場猶如一葉逆向行駛的孤舟。這讓冉啟芬覺得,國內股市的"單邊大跌"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有可能急轉直上。
接下來,她卻發現自己的判斷嚴重錯誤。5月份,A股不但延續著4月份的跌勢,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5月17日,A股市場一派蕭殺景象,滬深兩市共有200只股票趴在了跌停板上;上證綜指更是暴跌5%,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5月21日,上證綜指跌破2500點,累計跌幅(相對于4月中旬)超過了21%。4萬億元的巨額財富,隨之在A股市場蒸發。
冉啟芬投入股市的80萬元,一下子就縮水20多萬。她心急如焚,卻又不敢斬倉出貨,讓賬面虧損變成真金白銀的損失。她只能默默期盼股市行情盡快回暖。
藍籌被做空主力操縱?
"這輪熊市,與國內宏觀調控政策連續出臺及歐洲債務危機加劇有關。"華龍證券重慶公園路營業部副總經理鄧丹如此判斷。
始于去年12月的新一輪樓市調控,在今年4月中旬"升級加溫","新國十條"祭出"史上最嚴厲的房貸新政"等政策利劍,毫不留情地刺向樓市。由于銀行放貸量、樓市成交量及房價均受到影響,地產股和銀行股隨之下跌,進而引發了大盤暴跌的連鎖效應。
另一方面,源于希臘的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讓尚未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歐洲再度蒙上了陰影。一些專家擔憂"世界經濟可能再次探底"并對中國經濟形成沖擊,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信心。
"這種大背景下,剛剛推出不久的股指期貨,成為一針催化劑,加速了A股的下跌。"鄧丹說。
然而,在另一些市場人士看來,這輪A股暴跌,股指期貨就是罪魁禍首,其所起的作用遠非"催化劑"這么簡單。其理由是:4月16日,我國正式推出股指期貨,在股指期貨上市的第二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就暴跌近5%。
而在此之前的半個月,A股一直是在震蕩中上行的。
這樣的現象,難道真的只是巧合?
更令人不解的是,自股指期貨推出以來,其成交量遠超市場預期、且不斷放大,第3天就超過了股票交易量---在1個月后,更是更達到了股票交易量的3倍!
眼下,股指期貨的日均成交已超過了30萬手!
與匪夷所思的成交量相比,目前股指期貨的持倉量僅為約2萬手。"股指期貨市場的投機性之強,由此顯露無疑。"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廖成林認為。
一個更為明顯的例子是:今年一季度,工商銀行的經營業績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8%,其股價近期卻暴跌了20%。而且,這種股價與業績相背離的怪相,恰好發生在此前一輪小盤概念、主題投資和地域經濟股炒作之后、市場普遍預期藍籌股即將領漲之前。信達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呂立新表示,如此看來,像工商銀行這樣的藍籌股,已經被做空的主力操縱了。他們"反其道而行之",是為了賺得更多。
羊群中闖進了一頭狼
還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無論是監管層還是專家,都紛紛把股指期貨視為穩定股市、防止A股大起大落的有效武器。"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資深財經評論員張庭賓在博文中說道,A股出乎意料地下跌如此急促而慘烈的背后,是股指期貨被某種力量操縱了。
那么,是何種力量在操縱股指期貨呢?目前,股指期貨在我國尚處于推出的初期,本土券商和基金尚未參與。同時,因開戶門檻高達50萬元,大多數散戶也沒資格參與。能參與股指期貨實戰的只有三類炒家:國際熱錢,國內私募大戶和江浙游資,國內的大宗商品期貨從業者。
這三類炒家之中,能操縱股指期貨的須同時具備四種條件:資金實力雄厚,一致行動能力強;有豐富的期貨或股指期貨實戰經驗;在A股市場至少擁有上千億元人民幣的股票籌碼;對國家房地產和金融調控政策非常敏感,能夠提前掌握信息,甚至具備一定的政策影響力。國內的期貨從業者只具備條件二,江浙游資和私募大戶只具備條件一的部分實力。唯一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的,就是國際熱錢。因此,張庭賓認為,是國際熱錢操縱了股指期貨,引發了A股暴跌。
在我國,由于實行了外匯管制,國際熱錢不能自由入境。然而,近幾年來,國際熱錢卻披著居民和企業匯款、經常性項目、FDI(國際直接投資)等合法外衣,千方百計入境套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日前透露,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近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熱錢,它們絕大多數流入了股市和樓市。
根據張庭賓的研究,自2005年至今年股指期貨推出前,國際熱錢對中國A股的操控力不斷得到增強。但在這一過程中,其如果做空A股,自身也必然受到損失。而股指期貨的推出,則使得國際熱錢彌補了其軟肋,可通過做空賺錢。
"這猶如在羊群中放進了一頭狼。"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教授唐路元擔憂,股指期貨具有杠桿效應,很容易被國際熱錢操縱,用買空賣空手段打壓中國股市。
找出漏洞,及早修補
近40年來,國際資本為追逐暴利,不時向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動襲擊。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股指期貨實戰經驗,還培養了非常強的行動一致性。
上世紀90年代初,華爾街資本利用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操縱做空日本股市,導致日本股市崩盤,國內經濟從此陷入長期的衰退。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游資,利用股指期貨突襲香港股市,致使香港股市暴跌。這些事實讓廖成林感覺到,股指期貨向外資開放,的確暗藏了極大的風險。
盡管如此,他并不反對開放股指期貨。"就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而言,股指期貨遲早都要對外資開放。"他說,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們要意識到其中的風險,提前做好狙擊國際資本的準備。
現在,股指期貨已推出了50多天,一些交易制度、規則及監管方面的漏洞,已經開始顯現。"對此,監管層就要認真思考:漏洞到底在哪里,國際資本可能借助哪些漏洞去操縱股指期貨?今后要怎么去修補漏洞,怎么去監管國際資本?"
股指期貨發源于西方國家。我國目前的股指期貨,在交易制度、規則方面,基本上是效仿西方國家的。"這就說明,我們要想在交易方面戰勝國際資本,是相當困難的。"唐路元建議,我們阻擊國際資本操縱股市的最有效武器,就是監管政策。比如,可以限制QFII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資金額度,使其只能滿足套期保值需求,而沒有更多投機的頭寸空間。
也有一些人對開放股指期貨持樂觀態度。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日前表示,開放股指期貨對我國沒有任何影響。夸大外資對股指期貨的影響,其實是一種概念炒作。
華龍證券重慶公園路營業部副總經理鄧丹認為,從理論上而言,股指期貨向外資開放后,國際資本更容易操縱國內股市。但中國畢竟不是當年的日本,因為我們的市場是半自由的,不允許資本賬戶自由兌換,外資套利后難以大規模出逃。
另一方面,鄧丹也相信,在已有日本的前車之鑒的情形下,我國政府仍然敢開放股指期貨,就說明我們有能力擊退國際資本的金融攻擊。"1998年,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游資雖然弄得香港股市暴跌,但是后來,由于香港政府在大陸的支持下發起反擊,索羅斯卻落得吐血而歸。"鄧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