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今年國慶節期間,比特幣獨領風騷量價齊升,最高突破56000美元,再次達到萬億市值。
9月30日以來,比特幣價格節節高升,從41532美元一路最高漲至56123美元,盡管是插針達到該價位,但是目前在55300美元附近震蕩上行,日內漲幅接近10%。據Assetdash數據顯示,比特幣市值時隔數月再次突破1萬億美元,超越Facebook排在全球總市值第6位,加密市場的總市值也隨之超過2.3萬億美元。
另外,據比特幣恐懼與貪婪指數,10月8日的貪婪指數為74,市場從此前的恐慌已經轉為貪婪,市場處在興奮狀態。
據比特幣家園網數據,比特幣近24小時爆倉達到1.64億美元,最近24小時,共有60129人爆倉,達到近十日以來最高水平。
對此次上漲,分析師Rekt Capital指出:“從歷史上看,BTC在10月份往往會獲得平均每月32%的正回報,今年10月,BTC已經反彈了29%,而這僅僅是本月的第一周 ,本月月底或會上漲至63000美元高點,收復失地。”
自9月24日央行聯合公檢法等十部委(即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工信部、公安部、市監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以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一直處在較為低迷的行情下,近日累計超過近13000美元的漲幅著實令市場感到驚訝。
據《華夏時報》此前報道,《通知》中傳達了針對虛擬貨幣行業史無前例的壓力措施,包括明確定性虛擬貨幣和相關業務屬性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從業者或涉及違法行為;加強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監測預警,對“挖礦”、交易等信息進行跟蹤和備份;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風險防范和處置體系等,使得中國大陸的虛擬貨幣遭受致命一擊。
本報記者了解到,短短一周,超過30個虛擬貨幣相關企業發文宣布停止中國大陸地區運營,紛紛轉戰國外,甚至包括社交平臺交流群也是全部轉移至Telegram。
對于中國央行持續打擊虛擬貨幣的動作,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曾解釋,包括所謂“穩定幣”、比特幣等私人貨幣,本身已經成為投機性工具,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潛在的風險。同時,也成為一些洗錢和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一些商業機構所謂的“穩定幣”,特別是全球性的“穩定幣”,有可能會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帶來風險和挑戰。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全球經濟存在不穩定的背景下,較為緊張的全球經濟形勢也使得央行對于金融安全的風險管控處在高壓監管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國家金融市場安全。”
“在靴子落地利空出盡的情況下,依然堅挺的加密行情是主要背景。本次上漲的導火線一是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表態稱,不會在美國封禁虛擬貨幣;另外就是美聯儲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尼爾·卡什卡利的幾次發言,包括‘今年美國通脹飆升是由與疫情相關的供應中斷引起的,美聯儲無需做出反應’、‘預計在2024年前美聯儲不會加息’等。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通脹預期的上漲,也是加密行業始終保持較為繁榮的長期背景之一。”上述業內人士解釋。
本報記者注意到,美國與歐洲的通脹預期不斷攀升,根據美國商務部10月1日發布的報告,由于供應鏈中斷和需求強勁致使8月通脹出現30年來最大漲幅;而8月歐元區年通脹率被確認為3.0%,為201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于歐洲央行2.0%的目標。
摩根大通跨資產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指出:“比特幣價格的增長是一種健康的發展,因為它比其他市值更小的幣種更有可能反映出機構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參與程度。機構投資者認為比特幣可能是一個比黃金更好的對沖通脹的工具。”
除此之外,Nikolaos Panigirtzoglou進一步指出,此次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美國政策制定者最近保證,無意效仿其他國家禁止使用或挖掘加密貨幣的措施;投資者對通脹的擔憂再次出現,比特幣作為一種通脹對沖工具的吸引力或有所增強,最近金價未能對通脹擔憂加劇做出回應,表現得更像是一種反應實際利率的產品,而非通脹對沖工具。
比特幣市值再次突破一萬億,盡管其相比約10萬億美元黃金市場以及傳統的債券及股票市場,在體量上仍舊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其對金融安全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的威脅卻在進一步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