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隨著數字人民幣不斷推廣普及,已經有不法分子打起了數字人民幣錢包的主意。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期網絡上流傳著高價回收數字人民幣一類賬戶的買賣。不過,高回報的背后,卻暗藏了洗錢、詐騙等實質。
為什么這類新型詐騙浮出水面?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不法分子看中了數字人民幣的“隱匿性”,認為依靠數字人民幣開展洗錢是無跡可尋的。
然而,“隱匿性”是相對的。多位采訪對象指出,數字人民幣本質上具備了可追溯性和標簽化特性,一旦客戶對應的賬戶出現了洗錢等不法行為,通過多部門和機構的配合便可以追蹤到其蹤跡、追責到賬戶的開戶人本人,讓不法行為無處遁形。
事實上,不僅不法分子,許多客戶對于數字人民幣錢包都沒有形成準確的認識,并不了解數字人民幣其實就是法定貨幣,部分客戶在經歷了“搶紅包”“薅羊毛”后,便不再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更意識不到其背后的風險。
飛來橫財:“日入5位數”背后的風險
近日,記者注意到網絡上流傳不少出租數字人民幣賬戶的買賣,有用戶發表“收數字人民幣一類錢包賬戶,日入5位數”“開通了一類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想賺錢的,留下聯系方式”“一類數字人民幣錢包誰有?來領錢”等消息。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什么數字人民幣賬戶會被盯上?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不法分子企圖通過數字人民幣賬戶進行洗錢等不法行徑。也有大膽網友在網絡上直言,回收數字人民幣一類錢包賬戶就是用于洗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告訴記者,與過去收集大量身份證在銀行開戶用于洗錢相比,回收數字人民幣賬戶用于洗錢主要是因為數字人民幣賬戶是電子化形態,開立、支付、轉賬更加便捷;且數字人民幣賬戶可以不與特定的銀行賬戶強綁定,商業銀行難以更多參與反洗錢工作;同時,數字人民幣的設計理念是在流通環節“小額匿名”,在一定程度上是更難管控其去向、用途的,這些也是反洗錢工作要面臨的新問題。
具備“隱蔽性”是否意味著洗錢等不法行徑就無跡可尋了?恰恰相反。
“數字人民幣可以匿名,但這種隱匿性是相對的。”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告訴記者,這種匿名是可控的,此前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的解釋是“小額匿名、大額可溯”,數字人民幣本身具備可追溯性和標簽化特性,在多部門的配合下,實際上能更確切的追蹤到資金流向。
近日,河南省新密市就抓獲了一個數字人民幣的洗錢團伙。
在今年9月,新密市轄區發生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在調查過程中,警方注意到,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起詐騙案中,多筆款項均流向一個特定電子錢包內。順藤摸瓜,警方查明該電子錢包內的資金屬于數字人民幣,并鎖定犯罪嫌疑人林某。
據悉,林某及其“上線”打算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洗錢時,正是看準了其具備“隱匿性”。林某通過“下線”,以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租借數字人民幣錢包和銀行卡為由,找到了一批收入不高且對數字人民幣錢包缺乏了解的普通打工者,提出租用他們的數字人民幣錢包,租金為每天200元,當日到賬。
警方表示,數字人民幣錢包雖然錢包是實名制的,但他們無權獲取相關信息,后來是通過與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清算公司溝通、請教學習,才成功獲取了關鍵信息。最終在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的指導協助下,警方在福建省抓獲團伙成員為11人的數字人民幣洗錢犯罪團伙。
如何權衡保護客戶隱私和預防金融犯罪的關系,是接下來數字人民幣要面臨的一大課題。
“我行也會收到一些來自警方的協查內容,多數是大額、頻繁轉出的異常數字人民幣賬號。但由于賬戶內容涉及客戶隱私,出于對客戶信息的保護,我們需要警方提供許多支持的材料,并通過層層審批才能協助核查。”某國有銀行人士說。
金天建議,在央行層面,需要對數字人民幣流通進行更嚴格的監測管理和數據分析,需要對反洗錢工作的新動向、新問題做出更多前瞻研究和部署。
央行行長易綱在近期指出,要處理好隱私保護和預防犯罪之間的關系。“目前國際社會的一個基本共識是CBDC(央行數字貨幣)不可能完全匿名,否則會加劇洗錢、恐怖融資等非法交易的風險,損害公眾利益。”
騙局背后:對數字人民幣的認知空白
在數字人民幣的騙局中,一類賬戶之所以成為洗錢團伙看中的“香餑餑”,主要因為這類賬戶轉賬是不受額度限制的。
“目前,大多數客戶都是通過手機號注冊的數字人民幣賬戶,由于手機號現在都是實名制的,因此注冊后形成的賬戶便是數字人民幣的四類賬戶。如果之后客戶驗證了身份證信息,就可以升級為三類賬戶,綁定了銀行卡就能升級為二類賬戶,一類賬戶則需要到銀行網點進行面簽。”上述國有銀行人士指出,這就意味著,各類賬戶背后包含了客戶的各種關鍵信息。
交通銀行湖南省分行相關人士認為,近期,不法分子蹭著數字人民幣的熱度,主要就是利用了部分客戶缺乏對數字人民幣的了解,以此為契機進行詐騙。
根據央行給出的定義,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通俗而言,其意義與我們常用的紙幣、硬幣是沒有區別的,只是存在形式的不同。
但目前國家還沒有全面推行數字人民幣,只在一部分地區先行試點,一些騙子便利用用戶對數字人民幣不了解,實施不法行為。
“在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部分客戶開通了賬戶后,可能也只是為了搶紅包、‘薅羊毛’,并不了解數字人民幣的真正價值,因此覺得出租數字人民幣賬戶沒有什么不妥。”上述國有銀行人士如是說。
于百程提示道:“數字人民幣賬戶的買賣,購買者可以想見的可能就是洗錢和詐騙,售賣數字人民幣賬戶的個人屬于幫助違法范疇。另外,由于數字人民幣賬戶和個人真實信息相關,出租或售賣賬戶也會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個人用戶需要謹防出于蠅頭小利而向他人出售、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賬戶資料。”金天說。
目前,利用客戶對于數字人民幣認知的空白而存在的騙術還有很多。
“很多不法分子,以預約報名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為由,發送假冒的短信鏈接誘使群眾預約報名,隔日再發送預約成功的短信,獲取群眾的信任。進而邀約客戶進入網頁填寫卡號、余額及密碼來獲取個人支付信息,造成資金損失。”上述交行湖南省分行相關人士提示道,數字人民幣是國家的法定貨幣,是電子化的現金,是不具備收藏及炒作價值,應認準官方途徑獲取權威信息,按照數字人民幣官方活動鏈接中提示的流程進行申請。
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認為,下一步盤活客戶手中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亦是讓客戶認識到其重要性的方式之一。
2019年末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穆長春日前透露,截至2021年10月下旬,已經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企業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筆數達到1.5億筆,交易額接近620億元。目前,有155萬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和政務等各個方面。
上述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為了助推數字人民幣的落地,現在很多銀行和運營商都是主動貼錢,通過‘滿減’活動等來刺激消費者使用數字人民幣。我們也有推廣數字錢包的指標壓力,每個月都會針對開新戶的數量進行考核。”
在央行層面,易綱透露道,下一步,央行將根據試點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數字人民幣的設計和使用,即要參考現金和銀行賬戶管理思路,建立適合數字人民幣的管理模式;繼續提升結算效率、隱私保護、防偽等功能;推動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間的交互,實現安全與便捷的統一;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建設,提升數字人民幣普惠性和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