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中工網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提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NFT是指非同質化代幣,它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某張圖片、電子專輯或其他數字作品,使其具有唯一性,避免了被篡改、被復制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確權體系。目前,NFT主要是和數字藏品結合,讓數字藏品具備交易價值。因此,國內外也以數字藏品來稱呼NFT。
在《倡議》發出之前的過去一年里,在區塊鏈和元宇宙概念的帶動下,NFT行業異常火爆,不少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數字藏品發布平臺,一些企業也開始發行各種數字藏品,有的甚至一推出就“秒光”。一時間,藏品發行方、平臺運營者、藏品愛好者、投資者、投機者均參與其中。但隨著NFT的火爆,與之相關的詐騙也越來越多。
《倡議》肯定了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認為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但同時也指出,NFT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當前國內NFT行業不少是和數字藏品結合,這種模式雖然讓數字資產擁有不可復制的唯一性,但很少有人關注這些數字資產的藝術性或者價值本身,而是關注NFT帶來的稀缺性。此外,NFT確權數字藏品在交易過程中也存在去中心化的特點,NFT成交后很難追蹤所有人,也不知道藏品的流向,這就給洗錢和詐騙提供了土壤。
為此,《倡議》提出,要堅持守正創新,賦能實體經濟,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堅守行為底線,防范金融風險,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等。
NFT是為了數字資產確權,而確權后的價值,應是基于數字資產自身的價值,不應是通過人為制造稀缺性來實現。此外,投機、炒作、非法金融活動也會將NFT行業帶入歧途。NFT行業要想健康長遠發展,需要市場主體堅守合規經營的底線,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同時還應堅持賦能實體經濟、弘揚民族文化、堅持原創正版、保護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NFT市場持續火熱,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可能帶來的“致富神話”。但專家指出,在監管政策落地前,對投資者而言,NFT相關領域可能仍有較大泡沫。與此同時,伴隨著價值猛增,NFT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客們的目標,相關NFT盜竊事件頻發。因此,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講,要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NFT投機炒作行為,警惕和遠離NFT相關非法金融活動,切實維護自身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