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在線
把自己的銀行賬戶提供給陌生人轉賬,就能從中分得傭金,這樣的“跑分”兼職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注意。事實上,“跑分”的本質是通過銀行卡或微信、支付寶賬號進行洗錢,幫助電信詐騙進行非法資金轉移。
近期,成都市金堂縣公安局反詐專班連續打掉多個“跑分”洗錢團伙。令人痛心的是,多名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成為犯罪的幫兇。他們為何深陷“跑分”陷阱?4月20日,四川在線記者就此對話“跑分”當事人和辦案民警。
痛心!
明知對方是“跑分”,為牟利依然鋌而走險
小宇是某大學大四學生,家庭條件寬裕,每月有五六千元生活費。可是,買車、買手機、談戀愛……一番操作下來,小宇每月入不敷出,急需掙錢維持消費。
3月初的一天,小宇在某短視頻APP看到一條借款信息,點開評論區看到有人留言“缺錢可以找我,合法項目兼職,一天可掙幾千塊”,小宇立刻和對方取得聯系。對方聲稱,自己是在某平臺經營網店,近期自己的銀行卡被限額了無法收錢,所以要找人提供銀行賬戶進行轉賬,“一張卡一天可以掙3000元”。為了打消小宇的顧慮,對方還發來自己的店鋪名稱、支付寶和微信的交易記錄截圖等。
反復溝通后,小宇認定這是一條掙錢的門道,按照對方要求新辦了數張銀行卡,然后帶上身份證、銀行卡等前往重慶某地。“和對方見面后,他就讓我把手機、身份證、銀行卡還有密碼交給他,然后在原地等待。”小宇回憶說,中間對方還折返過來,讓他進行人臉識別驗證。隨后,對方就讓小宇回成都,聲稱會把錢打到其中一張銀行卡中。然而,小宇并沒有等來一分錢傭金,反倒是警方找到了他。
“我們通過研判分析,發現小宇的賬戶存在資金異常情況。”金堂縣公安局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專班負責人胡猛介紹,小宇新辦的這些銀行卡在短時間內多次轉賬10余萬元,“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這樣的資金流動不太符合常理。”警方深挖發現,小宇通過網絡認識的網店店主實為詐騙團伙,利用小宇的這些銀行卡進行“跑分”轉賬。4月11日,小宇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公安機關擋獲,現已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相比于顧慮重重、被蒙在鼓里的小宇,大學生小嚴的行為更令人痛心。在明知對方使用自己的銀行卡轉賬是在“跑分”的情況下,小嚴依然選擇鋌而走險。
3月底,大學生小嚴通過電話聯系上一位“中介”,對方稱“幫忙收錢轉賬就能賺錢”。按照對方要求,小嚴乘車趕往成都市新都區某賓館,將銀行卡、身份證等交給對方,當面配合實施轉賬。
小嚴回憶,對方將自己的名字和卡號發到了一個QQ群里,很快就有錢陸續到賬,自己再通過手機銀行轉賬到對方指定的賬戶里,“前前后后操作了5個多小時,一共轉了有18萬多元。”
這些錢是干什么的,小嚴難道沒有懷疑嗎?其實,小嚴當面提出過疑問,得到了直接回答,“這是網上賭博的錢,轉賬是‘跑分’用的。”雖然明知是違法犯罪活動,可是為了掙錢,小嚴依然選擇了配合對方。事后小嚴得到9000多元報酬,已全部用于個人消費。
警惕!
參與“跑分”涉嫌幫信罪,法律紅線不可碰
根據小宇、小嚴等人交代的犯罪事實,金堂警方順藤摸瓜,陸續打掉多個“跑分”洗錢團伙。胡猛介紹,警方進一步分析這些團伙的資金流、信息流,發現均指向境外詐騙團伙。目前,上述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這些‘跑分’兼職,實為幫助違法犯罪團伙進行洗錢的活動,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或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犯罪,參與者需承擔法律責任。”胡猛表示,幫助洗錢的賬戶將被公安機關依法凍結,直接影響個人征信,并受到法律懲處。
事實上,上述涉案大學生在辦理銀行卡時,都被明確告知,將自己名下銀行卡出租、轉借、轉賣給他人使用是違法犯罪行為。小宇所在的學校,還以主題班會形式開展過反洗錢宣傳活動。但他們都被不切實際的高額利潤誘惑,淪為犯罪分子實施違法犯罪的幫兇。
“我非常后悔,大家以后找兼職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那些看起來很好掙的錢,其實都有陷阱。”在與四川在線記者的交談中,小宇悔不當初。
“我們再次呼吁,每個人都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網銀U盾等賬戶存取工具,保護好登錄賬號和密碼等個人信息,不要出租、出借、出售個人銀行卡、身份證和網銀U盾等賬戶存取工具。僥幸心理不可有,法律紅線不要碰,別為蠅頭小利毀了大好前程。”胡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