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都市報
金融監管有什么新動向?哪些機構屢罰不改?反洗錢違規為何愈演愈烈?新一期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規榜如期而至。按照南都灣財社記者的統計梳理,今年5-6月粵港澳大灣區的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共收到65張罰單,同比增加了50%,罰款金額超過2700萬元,銀行系占了七成左右。百萬級罰單共有9張。最大一張罰單開給了證聯支付,罰款375萬元。銀行體系最大一張罰單指向了廣州農村商業銀行,罰款超230萬元。大灣區范圍內,招商銀行總體罰款最多,超過450萬元。與此同時,大灣區金融體系有41人被警告或處罰,不少人是金融機構高管。“多連罰”繼續抬頭,最多達到“七連罰”。
在大灣區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更好解讀金融監管傳遞的信號和態度?堅守合規經營的安全底線,如何更好護航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金融合規和金融反腐同時推向縱深,又帶來了什么啟示?
5-6月共收到65張罰單
根據南都灣財社記者的梳理分析,從整體數據看,今年5-6月粵港澳大灣區的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共收到65張罰單,同比上一期(3-4月)合規榜單的40張多了50%。
分機構類型看,銀行業相關有35張,占比54%。其中,國有大行的罰單有11張;股份行10張;農商行、村鎮銀行等罰單最多,達到14張。保險業相關有24張,約占罰單總量的37%;類金融機構(支付機構、資管、消費金融等)罰單6張,占比9%。
本報告期內,65張罰單全部罰款超過2700萬元,銀行系占了七成左右。最大一張罰單開給了證聯支付,該機構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違反反洗錢管理規定等罰款人民幣375萬元。銀行體系最大的罰單指向了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該行因違反多項金融法律法規被廣州人行罰款232.9萬元。
本報告期內,百萬級罰單共有9張,平均金額超過200萬,整體上傳遞了監管對于處罰力度的強化態勢。
貸款業務違規最多
如何從65張罰單之中讀懂監管風向?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看到,報告期內被處罰的銀行機構涉貸問題最為普遍,也老生常談的問題。據統計,一半左右的罰單涉及“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與此同時,因違反反洗錢業務的相關規定的處罰也明顯增加,成為監管處罰的另一個“重災區”。其中,最常見的違規行為是“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整體上看,內控不力依然是銀行業通病。
41人被警告或處罰
與上一期相比,面向個人的處罰也有加碼。南都灣財社記者看到,本報告期內,有41人被銀保監和人行警告或罰款,其中不少來自銀行機構副行長級別的高管,包括招商銀行廣州分行、平安銀行廣州分行等。最大的個人罰單開給了時任廣東匯卡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戰略發展委員會總裁楊毅,罰款50萬元。
帶有騰訊系基因的互聯網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因為租金貸貸后管理不到位被深圳銀保監罰款40萬元。實際上,一直在光環之下的微眾銀行上一次吃到大額罰單可以追溯到2019年,該行因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等四項案由被罰款200萬元。
“多連罰”抬頭
“多連罰”的現象也有所抬頭。6月20日,因財務數據不真實,深圳銀保監局連發5張罰單,全部指向招商信諾人壽深圳分公司,罰款35萬元。同時,4名“財務數據不真實的行為負責的人員”或“主管人員”同時受到警告與罰款,其中就包括了招商信諾人壽深圳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彬。
東莞農村商業銀行違反反洗錢業務的規定被人行廣州分行七連罰,六名部門總經理級別的高管被警告或處罰。
太平養老保險深圳分公司因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銷售保險被深圳銀保監罰款21萬元,連帶兩名責任人分別被處罰7萬元。據南都灣財社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本報告期內,涉及“多連罰”的金融機構超過七家,涉及的罰單近30張。
聚焦
光大銀行多名高管落馬
7月4日,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被開除黨籍。光大銀行從今年以來,已有多名高管落馬。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看到,今年5月10日,中紀委駐光大集團紀檢監察組、南寧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光大銀行南寧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蘇樹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4月18日,中紀委發布信息,中國光大銀行交易銀行部原總經理夏偉被“雙開”。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近年來光大銀行已有十余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或者辭任,涉及行長、副行長、董秘、董事等多個職務。
金融反腐的同時,一筆830萬元的巨額罰款,也把這家銀行推到合規的風口。5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對光大銀行和光大理財分別處罰400萬、430萬元,因光大理財存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值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0%”等五項違法違規行為;光大銀行則存在“老產品規模在部分時點出現反彈”等三項違法違規問題。
頻繁的人事震動、管理層的流動和合規經營問題,在業績上已有所征兆。按照光大銀行的一季報業績,出現了增速放緩、息差承壓等現象。在業界看來,總資產逾6萬億的光大銀行,如何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守住內控管理的安全底線,仍是任重道遠。
東莞農商從銀行到高管都領了罰單
在65張罰單中,來自東莞的一家銀行格外矚目。
6月23日、24日,來自人行廣州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東莞農村商業銀行違反反洗錢業務的如下規定: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被處罰170萬元。
比較罕見的是,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該行六名高管各領一張罰單,包括時任東莞農村商業銀行小微金融部總經理張菁、信息科技部總經理黃炳輝、零售業務部總經理陳良灼、內控合規部總經理丁潔華、運營管理部總經理葉永炫、公司業務部總經理翟彩虹。
這意味著該行六大重要部門的一把手,在此番“違反反洗錢業務”處罰中有相應的責任。近年來,央行嚴查反洗錢違規,農商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正是焦點。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農商銀行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總行級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2021年9月29日,東莞農商銀行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是這家銀行的高光時刻,成為全國第13家上市農商銀行、H股第4家上市農商銀行,也是東莞市首家上市金融機構,在眾多農商行中脫穎而出.
南都灣財社記者看到,至7月5日收盤,該行市值515億港元,市盈率(TTM)為7.34。不過,按照此前的招股書,東莞農商銀行有多達83家法人股東及57512名自然人股東。在業內人士看來,過于分散的股權結構難以形成高效的治理模式。與此同時,還容易帶來內控風險、不良貸款率升高、小微貸款比重大等諸多問題。
今年3月,這家銀行發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在資產質量方面,東莞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84%,相較于上年的0.82%微增;不良貸款余額為23.84億元,比去年末增加3.51億元;凈利息收益率由2.16%下降至1.96%。
招商兩月內被罰金額超過450萬
金融反腐和合規內控的態勢之下,招商銀行罰單頻頻。5月11日,招商銀行佛山分行因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佛山銀保監分局罰款25萬元。同月,招商銀行廣州盈隆廣場支行因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支付及貸后管理不盡職,被廣東銀保監局罰款210萬元。同時,三名責任人被警告。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連開4罰單,指向招商銀行廣州分行。據悉,該行違反反洗錢業務的多項規定,被罰款人民幣224萬元。
按照南都灣財社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大灣區范圍內,5-6月份監管對招商銀行(總行及分支機構)的處罰已超過450萬元,在銀行體系居首,至少6名責任人被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