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 04:34 來源: 金融時報
盡管人們很早就預料到在本輪危機后經濟增長表現強勁的新興經濟體可能會面臨“熱錢”涌入的風險,但是進入10月份以來,這一趨勢的驟然加劇還是令政策制定者措手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這一問題上吃過大苦頭的亞洲各經濟體更是表現出了集體警覺,紛紛調整政策以減緩外資流入速度。
MNI亞洲區總編約翰·卡特10月1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疲弱以及趨于延長和擴大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率、較高的利率水平和其他資產投資收益是導致最近一波資本流入加速的主因。“盡管許多亞洲經濟體已吸取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采取了某種形式的資本控制,但眼下大規模資本流入仍然可能短期內助長資產泡沫的膨脹。”他說,“更大的威脅在于,一旦投資者信心和資本流向發生改變,資產泡沫破裂可能給這些經濟體帶來十分嚴重的經濟后果。”
資本流入驟然增加 多國出臺限制措施
以美聯儲有望很快啟動新一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為代表,眼下許多發達國家迫于復蘇壓力仍在通過實行超低利率以及直接購買資產等方法向本國經濟體注入流動性。但是這些國家的投資者卻不愿意把錢留在國內,而是將大部分資金轉移到國外特別是新興市場。據專業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最新公布的數據,隨著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下滑至多年低點,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資金量在10月第一周急劇增加,累計達6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為2001年有記錄以來第二大單周資金凈流入,僅低于2007年12月創下的63億美元最高記錄。與此同時,環球股票基金卻未能延續前一周的凈流入情況,表明發達經濟體股票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依然偏弱。
資本流入規模之巨、速度之快已引起亞洲政策制定者的擔憂,多個經濟體紛紛出手采取限制措施。12日,泰國宣布對外國資本投資本國政府債券所獲資本利得和利息收益征收15%的預扣稅,以降低國內債券吸引力。韓國、印尼等國政府也已實施管制措施,包括定期檢查銀行持有的外幣流向等,預計印度和菲律賓也有可能于近期加入限制行列。12日,中國外匯局亦明確表示下半年將繼續保持對“熱錢”流動的高壓打擊態勢。14日,面對大量資金涌入亞洲市場、通脹壓力升溫的形勢,新加坡金管局出乎市場意料地收緊貨幣政策,表示會略為擴大新加坡元波幅范圍,并讓新加坡元逐步溫和升值。
本幣升值挫傷出口 資產泡沫風險上升
約翰·卡特認為,亞洲各經濟體此番如此嚴陣以待實為防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演,特別是許多國家此前已開始出現經濟增長過快和資產價格過度上揚壓力。如不能妥善做出政策應對,外資流入激增的趨勢將通過推高新興市場資本價格泡沫、導致新興經濟體本幣升值以及加大其國內通脹壓力等渠道對后者的經濟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熱錢”涌入帶來的第一個擔心是導致亞洲新興經濟體本幣大幅升值,事實上這已使多國出口商陷入困境。受美元的持續走低影響,泰銖和馬來西亞林吉特自年初至今已經對美元上揚了10%,印度盧比和印尼盾對美元也上揚了5%左右。在全球需求本來就萎靡不振的當下,本幣升值將令這些國家的出口雪上加霜。由于亞洲經濟體的經濟仍保持較高的出口依存度,這就意味著該地區持續增長可能遭遇挑戰。
在推高資產價格方面,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亞洲新興市場已出現了由“熱錢”涌入導致的“泡沫本地化”的苗頭。僅以股市為例,渣打銀行亞洲研究主管關家明在其上周發布的報告中稱,今年三季度,印度、印尼、韓國、菲律賓、臺灣、泰國和越南股市的凈海外資本流入高達115億美元,比二季度的數字高出5倍多。DBS亞洲經濟學家David Carbon也預計,除日本外的亞洲市場自去年4月以來,外資流入已達到每天20億美元的速度,因為投資者看好該地區快速的經濟增長和相對較高的利率水平。如此龐大的資本流入規模推高了整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股市。
自今年初,韓國、印度、印尼主要股指已分別上升11%、18%和40%,香港恒生指數也已上揚7%左右。截至上周末,摩根士丹利MSCI新興市場股指年內漲幅已達10%,尤其在過去一周該指數觸及27個月高位。相比之下,MSCI全球股指同期升幅只有4%。資產價格的快速上升本身并不可怕,人們擔心的是推升股指的恰恰是那些最不穩定的、以快進快出為特點的“熱錢”。因為任何關于全球經濟的緊張氣氛都可能促使海外投資者迅速撤資,由此導致的資產泡沫破裂給經濟帶來的創傷可能需要數年才能修復。
勢頭短期難逆轉 政策應對有難度
“‘熱錢’流入正在成為一個愈演愈烈的問題。”野村亞洲(除日本)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薩巴拉姆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有點像亞洲正在因其成功而受到懲罰。”目前,絕大多數分析人士預期亞洲地區資本流入的趨勢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反轉,事實上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匯豐集團亞洲經濟研究聯合主管范力民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海外資本將繼續涌入這個地區,暫時很難看到盡頭。由于美聯儲傾向于再度放松貨幣政策,這種情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關家明亦稱,目前亞洲各經濟體看到的資金流入趨勢只是剛剛開始,未來將出現更多市場波動。
不難想象,亞洲各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們正在考慮下一步如何回應,但其面臨的難題著實不小。一方面,許多經濟體已到了應該加息的時候,以應對經濟過快增長和通脹壓力。正如歐央行執行理事斯馬吉上周所說,危機前許多發達經濟體面臨的低利率問題如今正“遷移”到新興市場,而這可能會給新興經濟體乃至全球體系帶來非常關鍵的后果。但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政府選擇加息,則勢必會吸引更多“熱錢”,從而加劇債券、房地產和股票可能估值過高的擔憂。對此,羅伯特·薩巴拉姆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他認為,現在亞洲各經濟體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資產價格泡沫,如果強勁的資本流入趨勢得不到遏制,那么亞洲政策制定者們在政策工具上可能會有許多“更有創造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