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美色阁,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app,久久亚洲电影www电影网,王多鱼打扑克视频下载软件

 
+更多
專家名錄
唐朱昌
唐朱昌
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復旦大學俄...
嚴立新
嚴立新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陸家嘴金...
陳浩然
陳浩然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國際刑法研究中心主任。...
何 萍
何 萍
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荷...
李小杰
李小杰
安永金融服務風險管理、咨詢總監,曾任螞蟻金服反洗錢總監,復旦大學...
周錦賢
周錦賢
周錦賢先生,香港人,廣州暨南大學法律學士,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
童文俊
童文俊
高級經濟師,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后。現供職于中...
湯 俊
湯 俊
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安全學院教授。長期專注于反洗錢/反恐...
李 剛
李 剛
生辰:1977.7.26 籍貫:遼寧撫順 民族:漢 黨派:九三學社 職稱:教授 研究...
祝亞雄
祝亞雄
祝亞雄,1974年生,浙江衢州人。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
顧卿華
顧卿華
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現任安永管理咨詢服務合伙...
張平
張平
工作履歷:曾在國家審計署從事審計工作,是國家第一批政府審計師;曾在...
轉發
上傳時間: 2010-06-19      瀏覽次數:1771次
吳敬璉:政府應平等對待非正規金融機構 不能總說非法集資
關鍵字:非法集資

2010年06月19日 13:27  來源:中國經營報

 

    在永濟的農村小額貸款模式調研中,農戶們點滴的受益都使經濟學家們堅定了一定要把“針對草根,針對弱勢群體”的農村金融搞好的底氣。已經80歲高齡仍親自參與調研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永濟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專訪。

 

    吳敬璉認為,小額貸款公司要強調積極引入民間資本,而目前的現狀是大的政策環境使得民間資本創業非常困難。而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經濟轉型依然沒有成功,主要原因還是體制問題。經濟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農村金融大有可為

 

    《中國經營報》:富平小額貸款公司在山西發展很成功,但這里必然有茅于軾先生和你的號召力以及專業的支持。你認為,“富平模式”在全國推行的可行性有多大?

 

    吳敬璉:北京的富平學校和富平小額貸款公司是兩個不同部分。富平學校是完全公益的,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組織,我們出資的部分是不要回報的。也有社會投資家愿意和我們合作,我們也希望和社會資本結合,把公益事業做大。因為自己的資本比較少,像北京富平學校就是靠捐助生存的,所以需要把社會的各種資金動員起來。目前看來,富平小額貸款公司的模式比較適合中國農村的現狀,在全國推行是很有希望的。

 

    《中國經營報》:引進民間資本進入小額貸款領域是一個趨勢,但是如何平衡資本的趨利性和小額貸款公司扶貧公益性之間可能的沖突?

 

    吳敬璉:我認為,趨利性和有利于社會不是一個對立的東西,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就在這里。市場經濟本質上承認多數人是趨利的,但是如果能設計一套好的制度,就能使得每一個為了取得自己利益的人為社會服務。小額貸款公司強調要積極引入民間資本,這并不是說民間資本以前不愿意做這個事,而是大的政策環境使得民間資本創業非常困難。

 

    2010年5月國務院頒布的“新36條”,也就是希望能讓更多的民營資本有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每一個有財富的人要獲得自己的利益就一定要為社會服務,不然自己也得不到利益。經濟學的祖師爺亞當·斯密就是這樣的一個觀點:經濟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是有利己心的,當然也同時具有同情心。在這種狀態之下,市場經濟的好處就是讓有利己心的人也為社會服務。

 

    現在的問題在于,我們的經濟制度是從計劃經濟時代沿襲過來的,還沒有過渡到完全的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體制是不能夠引導這些為了自己利益的人去為社會謀福利的。“新36條”就要打破這種障礙,從而取得一個共贏的成果。我們的改革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之所以在2005年“36條”的基礎上再頒布“新36條”,就是說改革在有些方面沒有到位,甚至有一些政策在開倒車,這些都是要急迫解決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和中國的經濟轉型有關聯,在關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討論中,你最關注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吳敬璉:這個事情說來話長。當時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規劃”的時候,連續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討論了3年,后來根據討論的觀點,我曾經寫了一本書《中國增長模式抉擇》。

 

    關于中國經濟轉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了27年多了。直到現在,經濟轉型依然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我認為還是體制問題。當前的情勢是,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已經到了不轉不行的地步。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繼續推進改革,要搞好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體制不搞好,光靠口頭動員是沒有用的。

 

    舉一個例子,為什么這兩年來10萬億元左右的信貸都投給了“鐵公機”,而不是類似涉農貸款的項目?僅僅用銀行的趨利性來解釋是遠遠不夠的。原因是因為政府要求銀行抓緊向外貸款,可是銀行必須考慮風險問題,而所謂的“鐵公機”都是政府的項目,自然風險比較小,不僅經濟風險小,政治風險也小。因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此海量的信貸投放出去勢必會出現爛賬,銀行就會考慮責任問題。所以必須要找一個保護自己的方法,如果投到政府項目上可以逃避事后的責任追究,這顯然不是一個趨利性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是不是也有一種可能,銀行由于涉農貸款成本高、風險大而不愿意經營?

 

    吳敬璉:這個觀點不是很準確,農業貸款不見得風險很大,但是利潤很低是事實。長期以來在學界有個錯誤的理解——要扶貧就應該低息、就應該貼息。經濟學家湯敏上世紀80年代給我上了一課,他在亞行就職時曾經當過孟加拉的首席經濟學家。他說,發展中國家的扶貧貸款有一個共同的經驗:發展中國家一般說來政治體制都有所欠缺,如果扶貧貸款是貼息的,那這些貸款最后一定是被有權力的人拿走,所以扶貧貸款反倒要按照市場利率供給才會有效。

 

    但在中國,這個觀念卻長時間得不到認可。在1998年對應亞洲金融[2.82 -1.05%]危機的時候,我們就討論到這個問題。1998年4月,國務院跟全國政協開了個會,研究如果由于金融危機而導致大量城市失業怎么辦,其中就提了一個意見要支持小企業,并且一定要支持私營小企業。后來朱 基總理就表示,金融業應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當時的具體措施主要有兩條,第一,中國人民銀行發文要求各商業銀行成立中小企業貸款部;第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息允許上浮10個百分點。政策一出,輿論一片嘩然。很多人就質疑中小企業貸款的利息怎么不下調,還要上浮10個百分點?這不是在幫助中小企業,而是在打擊中小企業嘛?,F在看來,這個觀念就完全錯了。正是因為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大,不允許銀行上浮10個百分點的話,怎么呼吁銀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也不會有效果。而中小企業卻認為這個貸款利率是可以承受的,很多中小企業表示利率上浮10個百分點毫無問題。因為它們平時的融資都是在民間借高利貸,利率遠遠高于當時銀行的貸款。

 

    《中國經營報》:現在農村金融不能滿足農民的融資需求,你覺得城鄉區域金融資源分配改革的方向在哪?政府應該怎么引導農村非正規金融機構?

 

    吳敬璉:解決的方法就是平等對待這些機構。把非正規的金融機構由暗變明,政府就可以監管?,F在總是說這些機構是非法集資,但政府辦的正規金融機構又滿足不了農民正常的信貸需求。那為什么不能放開呢?

 

    經濟增長模式轉型難源于體制障礙

 

    《中國經營報》:農民的收入過低是現在很多經濟問題的根源,收入分配改革最近也成為各界議論的焦點,你覺得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吳敬璉: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增長模式需要轉變,這是根本的原因。如果經濟只靠投資拉動增長,在分配上就一定是資本的收入比重不斷增加,勞動收入不斷下降。

 

    當初馬克思為什么說資本主義要完蛋了呢?就是因為資本主義在19世紀大量投資,用馬克思的話就是資本的有機構成不斷提高,造成的結果就是物質投資部分的收入不斷提高,勞動部分的收入不斷下降,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收入的分配,是由生產要素的比例決定的,收入的分配就是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分配??梢郧宄乜吹?,最近10年政府的收入、企業的收入在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在不斷降低,這就是馬克思說的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結果。現在各方面都強調要促進內需,但是內需是怎么產生的?沒有勞動者收入的提高,促進內需是空談。之所以經濟轉型長期難以有效推進,最根本原因就在體制。

 

    現在的勞動者最缺的就是資本,因為資本掌握在政府手里,他們拿不到。如果把資本分配到他們手里后,就像這幾天我們考察看到的那樣,勞動者的收入就可以上去了,收入上去了,那消費就自然上去了。

 

    收入分配的結構是由生產要素的結構決定的,因為我們生產要素的分配中都是資本優先,所以資本所有者的收入增加的很快。因此造成國家和企業收入增加的太快,而勞動者收入增加的太慢,所以內需就不足。為什么資本主義會發生經濟危機呢?根本上也是這個原因,最終需求不足就出現了經濟危機。

 

    《中國經營報》:我們應對經濟危機的方法還是去做投資,像去年就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現在都在談世界經濟會二次探底,你覺得中國經濟有可能二次探底嗎?

 

    吳敬璉:中國的經濟不是二次探底的問題,而是如何抑制泡沫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勞動者的收入沒增加,現在勞動者要求增加收入的要求非常強烈。改革已經30年了,農民工工資基本沒提高,我覺得這沒道理,中國的很多財富都是他們創造的。中央顯然很著急,一再的講轉變是刻不容緩,但是如果不改體制則很難轉變。而改體制就會有很多既得利益的障礙,兩三個月前還出現過很多“國進民退”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