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07日 03:4821 來源:世紀經濟報道
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顯示,要加快發展海南的金融保險業,鼓勵金融機構調整和優化網點布局,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探索離岸金融。一個在更高層次上發展海南金融業的大戲由此拉開帷幕。
1月6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下稱中改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在新華網表示,金融支持對現代旅游業的發展極為重要,沒有金融保險作為支撐,不能稱之為現代旅游。
由此,海南“旅游+金融”的路徑躍然紙上。
同日,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辦公室副主任吳鶴立對本報記者表示,該行此前剛剛對相關議題進行了調研,探索金融服務旅游大規劃的路徑,雖然尚未形成文字,但已達成包括建立本外幣兌換特設機構等配套措施的共識。
旅游+金融
在上個世紀末的金融洗禮中,多家城市信用社和信托投資公司相繼被停業整頓或關閉,信托業、金融租賃業、城市商業銀行先后退出市場。當地銀行人士私下常稱海南金融已被“邊緣化”了。
但現在,海南金融或許將在外來資金和外來需求的快速增長中迎來轉機。
上述國務院文件規定,在海南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同時,大力發展觀光、比賽、博彩和會展等。此舉將為海南帶來大量的境外游客以及外匯,由此,涉外金融服務需求將陸續涌現。
吳鶴立稱,該行此前調研的共識之一就是升級金融機構網點和配套服務,以保證過境旅客的金融需求,同時希望中央政府給予優惠政策,如放寬金融機構設立和外匯市場準入等等。
事實上,在國務院對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規劃中,就鼓勵金融機構調整和優化網點布局,完善服務設施;完善外匯支付環境,開展居民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這些內容亦體現“旅游+金融”的特有涵義。
規劃的另一個亮點是,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改善結算環境。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在海南的開展意味著對外商貿的便利。
1月6日,中行廣東省分行國際結算部總經理林煒江表示,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關鍵在于客戶需求,正如廣東因毗鄰港澳而擁有較大的結算量,海南亦有近東南亞的地緣優勢。
數據顯示,2008年東盟-中國間的貿易額已經達到2310億美元,超過東盟-美國間的2020億。隨著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雙方的貿易量將持續增加。
探索離岸金融
此次海南“旅游+金融”的藍圖中,“實行離岸金融業務試點”,成為最引人關注的內容之一。簡單而言,離岸銀行業務是指銀行吸收非居民的資金,為非居民服務的金融活動。在人民銀行海口支行的初步構想中,海南離岸金融業務將主要集中在洋浦開發區。
事實上,海南金融界對離岸金融早企盼已久。
人行海口中心支行反洗錢處處長吳崇攀在數年前即提出構建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議,設想運行初期,可把新批準開辦離岸金融的中資銀行,以及進入海南從事離岸金融的外資銀行集中于海口市、洋浦兩地,形成有形的離岸金融市場,最終形成境外外匯資金和境外人民幣的運作中心。
吳崇攀認為,在海南率先開辦境外人民幣存放、拆借、兌換、買賣等業務,不僅可以形成人民幣的回流,為我所用,而且可以使人民幣離岸業務控制在央行監管范圍之內。同時,交易規模較大的人民幣結算和清算大量通過境內銀行的總行來進行,業務處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1月6日,招商銀行離岸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離岸金融市場需三大要素:一是客戶,離岸金融多為跨國企業;二為金融機構,目前國內允許試行離岸金融業務的銀行主要為招行、深發展和浦發行;第三就是各種成熟的投資市場。此外,出于利潤最大化的考慮,跨國公司通常習慣于將利潤留存在低稅率的地區,比如香港和新加坡。因此,離岸金融市場發展還需有一定的稅收優惠配套。